庄舜婷 · 烟霾再袭,蓝天何时回归?



每年此时,一片灰蒙总会笼罩着半岛的天空。这并非大自然的馈赠,而是一位不速之客——烟霾,以无形的威胁侵蚀着每个人的健康。
ADVERTISEMENT
面对这场年复一年的环境危机,我们不禁要问:政府难道只能束手无策,任凭烟霾每年光临吗?
或许,政府已倾注诸多心力:实时监控空气污染指数(API)、发布健康预警、展开跨境环境外交……这些举措固然重要,但在这场“环境保卫战”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应对,更是未雨绸缪的战略布局。
干旱季节里,跨境烟霾与本地林火形成“双重夹击”,而本地林火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人们自私地非法露天焚烧垃圾、蓄意放火清空林地,在酷热天气助攻下,引发火势一发不可收拾的林火。
以雪州佐汉斯迪亚为例,这个臭名昭著的非法焚烧黑区坐拥数千公顷农地,附近工业区更曾是非法洋垃圾厂的大本营。即便在非烟霾季节,当地居民在晚上也经常闻到刺鼻烧焦味及焚烧化学物气味,这背后究竟是执法不严,或是政府官员任由非法活动进行?
非法露天焚烧活动和林火是烟霾的主要源头,政府必须加大对非法焚烧的打击力度,严厉执法并揪出任何包庇不法分子的官员。
政府应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工业排放,落实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并提供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升级技术,减少工业污染。
教育部必需与时并进,以学校坐标最靠近的检测站作为空气污染指数的依据,而不是任由学生蒙受烟霾之苦,承受附近已经达不健康水平的空气污染指数,却仍以较远的中等水平检测站数据为准。这在地理上不合逻辑,显然教育部没有与环境部没有展开跨部门协商。
教育部也应赋予校方应急决策权,校方在有必要时应当机立断采取相应的措施,而非等待层层指示及观察指数,孩子的健康经不起拖延。
此外,在现有的空污染监测系统上,政府也应善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以更精准地预测烟霾的路径和强度。政府可通过卫星图像和无人机技术,更快速地发现和扑灭潜在的火点。
烟霾已不是新鲜事,惟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只有当政府、企业和公众齐心协力,采取更积极全面的行动,我们才能真正摆脱烟霾的困扰,还马来西亚一片蔚蓝的天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