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社团校园

发布: 2:13pm 13/07/2025

死亡

离别

星洲日报

富贵集团

死亡

离别

星洲日报

富贵集团

《小喜鹊和岩石山》舞台剧 用故事和孩子谈“离别”

报道:蔡舒嬣、张栩绫
摄影:陈启基
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和富贵集团《生命咖啡馆》联合呈献

(吉隆坡13日讯)〈活力副刊〉和〈生命咖啡馆〉再度携手推出改编自获奖绘本的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透过动人故事,引导孩子理解“与重生”。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逾200名家长和关心生命教育的读者出席活动。
获逾200人出席

在吉隆坡富贵生命馆培训室举行的推介礼和分享会,吸引逾200名家长、教育工作者及关心生命教育的公众的出席。

ADVERTISEMENT

这是继《婆婆去哪儿了》儿童剧巡回校园演出大受欢迎后,富贵集团〈生命咖啡馆〉再度打造的第二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教育小朋友关于“重要他人”。这部儿童剧由红姐姐工作室策划和表演。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主持人房芊苓(左起)引导两位分享人李姐䭲与大宝,从家长角度探讨生命教育的实践。 那我们知道Datin的父亲在今年初很遗憾的离开了。那想问问Datin当时在知道爸爸患重病之后,是怎么开始跟孩子做心理建设,而在父亲离开之后,是怎么陪伴孩子走出悲伤的呢?
李姐䭲:启发孩子珍惜人事物

富贵山庄中马区首席执行长(营销与市场)拿汀李姐䭲在致词时说,他们发现即使大人之间愿意谈论生死,但其实很多家庭依然不敢坦然对孩子谈起,尤其在至亲离世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含糊地带过,告诉小孩“逝者去了很远的地方旅行”。

“逐渐的,孩子会发现他们每天都在默默等待的人,其实已经不会回来。这些眼泪、疑问、悲伤,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即使选择不说,孩子一样会难过,而这种悲伤可能会陪伴着他们长大,成为人生遗憾。”

她说,这两年来所种下的生命教育种子,相信已经在小朋友的心中生根发芽了,如今是时候升华这份生命教育带来的触动,所以有了这个全新的儿童舞台剧《小喜鹊和岩石山》。

她解释,该舞台剧改编自刘清彦老师的绘本,盼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启发孩子们学会珍惜生命中所遇见的每一个人事物,并将这些人事物所带来的“生命礼物”化作成长的养分,继续温暖将来的道路。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当分享人谈起面对经历亲人离别的情绪,现场观众也受感动落泪。
死亡是爱与记忆的延续

“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是——死亡不是终点,而是爱与记忆的延续,就像故事里的小喜鹊虽然飞走了,但它留下的爱,却让岩石山长出好多绿色的树,就像逝去的亲人所留下的爱,也会在我们心中长出一片花园。”

“死亡是每个生命必经的课题,我们想以绘本和儿童剧作为桥梁去告诉孩子们:生命从来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这就是我们坚持的理由。”

当天除了儿童剧情演出,也由同为母亲身份的李姐䭲与节目主持人大宝一起分享,从家长角度探讨生命教育的实践。分享会的主持人是富贵山庄(中马区) 市场部副总经理房芊苓。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活动结束后,部份观众留下和主办单位、演员们合影。
16及29日到2学校巡演

两名分享人分别谈论了如何向自己的孩子说起死亡这个话题、本身小时候如何从至亲离别的痛楚中走出来,以及各自如何陪伴孩子从长辈的逝世中,走出悲伤。

《小喜鹊和岩石山》接下来将于7月16日到巴生务德华小、7月29日到双溪毛糯华小礼堂开始巡回演出。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蔡淑祯校长(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执行顾问)
蔡淑祯校长(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执行顾问):
生命教育要“提早开始”

“这是一场有温度、有生命力的教育活动,不只是让孩子认识‘生命的存在’,更在于引导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自己,尊重他人,敬畏自然,拥抱社会。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日,如何在小学阶段扎实推进生命教育,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只追求智能的提升,更拥有一颗温暖、懂得珍惜与尊重的心。

我们鼓励学生照顾植物、饲养小动物、参观敬老院,或聆听生命故事,让孩子在一次次具体的体验中,才能慢慢体悟生命的重量与可贵。

我曾遇到一名学生,他从未说出‘我奶奶去世了’,因为家人以为他还小,不懂;但其实孩子心里明白,只是没人教他怎么说、怎么面对。这正说明,生命教育要‘提早开始’。

在这个AI改变世界的时代,我们更不能忽略孩子内心的建设。我们希望孩子不只是长大,而是学会用温柔的眼睛看世界,用善良的心去生活。”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黄西利(加影育华小学校长)
黄西利(雪州华小校长理事会主席、加影育华小学校长):
小喜鹊象征延续爱与记忆

“两年前的《婆婆去哪儿了?》告诉学生,虽然婆婆去了另一个地方,但她其实一直住在我们的心中。若这个活动能再度回到曾走过的学校,就会发现孩子们早已把那分‘爱’留下,就像《小喜鹊和岩石山》里的小喜鹊,虽然它已经不在了,却把那分‘爱’留在山上,大家仍然深深想念它。

对我而言,小喜鹊仿佛我们思念的亲人,是爱与记忆延续的象征。这两部作品之间形成一种温柔的连接,帮助孩子理解失去,也启发他们如何把爱留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戏剧活动,不只触动孩子,也让大人有所感受。”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陈天才 (八打灵育才华文小学校长)
陈天才 (八打灵育才华文小学校长):
孩子直面“终点”与“告别”

“死亡,从不曾远离我们的生活。它悄然而至,却常被人讳莫如深。

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让孩子们初次直面‘终点’与‘告别’的课题,以这种儿童剧的形式将其课题带入校园,可让孩子们慢慢去体会生命的意义。

生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不需要去恐惧或害怕。提前告诉孩子关于生命的课题,可以让孩子更坦然地面对死亡,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对儿童生命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会为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希望与坚强的种子,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坚定、更勇敢。”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萧旭恒(巴生启明华小老师)
萧旭恒(巴生启明华小教师):
亲人的爱不因死亡消失

“儿童剧《婆婆去哪儿了?》以温柔而动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失去’与‘悲伤’,传递出一个深刻的信息——亲人的爱,并不会因死亡而消失。

这不仅是一堂宝贵的生命教育课,也让我们大人重新思考:生命并非无尽,而是一段有终点的旅程。它提醒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不只是拥有,更是学会如何道谢、道爱、道歉与道别。

《婆婆去哪儿了?》为孩子开启了理解生命的第一扇门,而《小喜鹊和岩石山》则启发我们,如何在失去之后,继续将爱延续下去。”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曾子轩(绘本教育推广者)
曾子轩(绘本教育推广者):
引导思考生命意义

“《婆婆去哪儿了?》是较为直接的,它讲述一个小男生失去婆婆后的心理历程,带领孩子去认识‘失去’、理解‘悲伤’,并慢慢学会接受;而《小喜鹊和岩石山》则是更深沉的,它不只是讲朋友之间的互助,也引导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就如红姐姐所说,岩石山历经百年千年始终屹立不动,周围的生命却周而复始,春去秋来。对我来说,这像是在用岩石山的角度看待人的一生。

有些事是人的必经之路,而这两本书恰好提供了让小朋友从小就能初步理解死亡,认识生命循环的契机。”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红姐姐工作室负责人洪绣晴向家长们阐述《小喜鹊与岩石山》绘本的主题,小朋友们也聚精会神的聆听。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小喜鹊与岩石山》的故事是改编自台湾绘本作者刘清彦的作品,主题是“重要他人”。3名演员分别是丘蕴能、伍苑慈和徐诗恩。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小朋友们被剧情吸引,随着演员进入状况。
版头//大都会-本报活动,儿童剧《小喜鹊和岩石山》推介礼
红姐姐和演员把四道人生“道谢、道歉、道爱、道别”的概念带进儿童剧中。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