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频道 | 专心听课记笔记不偷懒 乐龄学生开心学国语




“活到老,学到老”,他们不因为年龄而停止学习,而是把握机会继续提升自己!
每逢星期三早上,士拉央乌达玛民众会堂内响起朗朗读书声,走进课堂内仔细一看你会发现,原来上课的学生都是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叔叔阿姨们。
ADVERTISEMENT
课堂上每一位长者专心听课,还会将老师说的每个重点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是一个由第12区市议员办公室所开办的免费社区国语补习班。首堂课是于本月初正式开课,开放给年龄超过60岁的乐龄人士参与,主要是让不谙国语的长者能掌握好这门语言,日后在生活上也能与他人更好地沟通。

有年逾八旬学生
补习班也在开课后获得社区内的热烈反应,每一堂课的学生人数都会增加,从第一堂课的11人到第三堂课共有35人。除了士拉央区内的居民之外,还有来自周边地区,包括万挠、甲洞、双溪毛糯和文良港的长者们,不惜花时间驱车来到士拉央上课。
值得一提的是,当中还有年逾八旬的长者,且每一堂课都会准时抵达教室上课。
贺莲莉:比年轻人更用心学习
他们的用心学习也被老师贺莲莉看在眼里,称赞他们比年轻人更用心学习,甚至每一堂课都是准时到来,不会缺席也不会迟到早退。
来自万挠的她本身就是一名补习老师,同时也是慈善非政府组织“一心援助团队”的创办人,是基于与社区补习班的理念相符下,即回馈社会,因而答应担任国语补习班的指导老师。
“我觉得透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关心到长者是很不错。”

从中灌输生活知识
补习班不只是学习国语,贺莲莉更是通过教国语的同时,将生活上的知识与信息传达及灌输给长者。
“我以时下话题作为上课的题材,包括现在环境可能会发生及面对的事情,比如面对污染问题应该向什么部门投诉,应该如何与这些部门沟通。”
“他们(学生)也会在课堂上反映所见所闻及作出询问,而我也通过教材将相关知识带给他们。”

余深恩:反应热烈
移师民众会堂授课
其实,这项社区国语补习班是在去年开办,当时是在士拉央市议员余深恩的服务中心进行,因场地较小无法收取更多的人;基于去年获得很好的反应,今年的补习班移师到场地更大的民众会堂。
余深恩指出,补习班从去年开始即获得很大的回响,参与的学生包括做生意的大老板,也有区内的街坊居民,且他们的态度积极,比如有一群居民是早上晨运后结伴过来上课,还有一对年龄80岁以上的夫妇更是风雨不改,每一堂课都会出席。
他也说,今年的补习班在新闻见报后,吸引更多长者的参与,现在的学生人数已有32人,已经超出他们原本25人的目标。

有者从外地前来
“有不少人看了报纸后,趁着第二堂课来参与。有者是特地从万挠下来,甚至一大早就来到在外等待。”
“有很多是带着朋友一起过来,我们也接受所有来到的学生。”
他说,他们仍然接获很多来自各地的询问,希望也能有一个类似的平台继续学习。
不过,他说,主要是担心人数太多会造成老师比较难教,所以补习班能接受的学生人数最多是在二三十人左右。
他也说,士拉央周边地区包括毗邻的甲洞乌鲁(Kepong Ulu)和达雅花园(Taman Daya)、双溪毛糯等地,都有不少人找上他,希望能在他们区内也开办国语补习班。
然而,碍于能力有限,不然他也希望能开更多的班,让这个国语补习班能“遍地开花”。
“有一些不是我的(领养)区,有一些则是没有合适地点,我能力有限。”

鼓励各社区开办补习班
因此,他也鼓励更多团体也在各自的地区开办类似的社区补习班,为更多的乐龄人士提供学习的平台与机会。
他也说,他领养区内的士拉央再也礼堂目前在维修中,一旦完成可能会在该处开设多一个补习班。
余深恩说,很多人都会忽略乐龄人士这个群体,其实我们更需要提供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退休后的生活不只是到茶室喝茶聊天,而是能够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及增加知识,就如这个国语补习班让他们打发时间之余,还能掌握好一门语言。

年轻时没机会学
趁开班学习方便沟通
这群特别的学生告诉《乐活频道》,他们在年轻时候没有机会学习国语,在发现社区内有这一个国语补习班后,当下就决定要把握机会,重拾书包学习这门重要的官方语言。
他们说,因为不谙国语导致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包括无法很好地与友族同胞沟通,甚至到政府部门或医院时都面对困难;然而,现在通过补习班学国语,也学会一些简单的词汇,除了可以应付一些日常对话,也可以和别人说上两句。
当记者询及现在才开始学国语会不会觉得辛苦时,上了年纪的他们反而将上课当作为乐趣,虽然吸收的速度较为缓慢,但是他们不视为辛苦或挑战,更是不约而同表示之后每堂课都会准时出席。
有者更称赞老师在课堂上诙谐有趣,以轻松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理解及吸收。

施秀媚:带丈夫一起学习
来自士拉央再也施秀媚因为自觉国语很差,与他人以国语交谈时是一知半解,虽然别人可以明白她的意思,但她很多时候却听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因而决定参与这个国语补习班,甚至在第三堂课时还把84岁的丈夫李振顺一起带来上课。
她说,这个年纪才学习一门语言有一定的辛苦,但自己却感到很有兴趣;从朋友处听说有这样一个补习班后立即报名参加,更肯定之后每一堂课都会继续来上课。

林添:特从万挠来上课
从新闻上得知补习班消息的林添,是从第二堂课开始参与。
来自万挠的他是自己驾车,花了半小时来到士拉央上课。
72岁的他表示,我们都应该学习好国语,奈何小时候因为家庭及环境,本身的国语程度只有到小学阶段,所以在听说这个为乐龄人士开办的国语补习班后,即决定要参与。
这个年纪学习当然不容易,但他认为,“活到老,学到老”,一步步地学,慢慢地将国语这门语言学好。
“如果有英文班,我也想要参与学英文。”

朱亚玉陈福群许亚秀
结伴邻居来学习
朱亚玉(71岁)、陈福群(74岁)及许亚秀(68岁)为街坊邻居,也一起结伴到补习班上课学国语。
她们说,以前没有机会学国语,在此之前也没有接触过这门语言。
“因为我们听不懂国语,甚至去医院看医生都需别人帮忙,所以我们就想要学国语,学一些简单的也好。”
“我们去年就开始参与补习班,现在可以简单地讲一些,但还是不怎么好,所以我们今年再次参与补习班,希望能学到更好。”
“我们主要想要有机会多接触、多讲,尤其是身边没有马来人朋友,都没有机会讲国语,年纪大了不讲会忘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