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18日讯)由雪隆海南会馆妇女团及星洲日报联办的第35届乙巳年端午节裹粽比赛,今早在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礼堂隆重展开,来自增江的男参赛者张静辉在比赛公开组中再展身手,成功蝉联冠军,延续去年的佳绩。

张静辉公开组再夺冠
“裹粽靠熟能生巧”
张静辉(64岁)在去年的裹粽比赛公开组中,以稳定及快速的裹粽手法,一举打败众多女将,夺得冠军;今年他再度出战,不负众望,再次赢得评审认可,成功蝉联首奖。
ADVERTISEMENT
张静辉此次带来了客家风味的粽子参赛,并在成绩出炉后受询时谦虚地说,裹粽子其实靠的就是“熟能生巧”。
他表示,从小就开始学裹粽,经验累积40年,惟这项手艺他并非用于贩售(卖粽),一直以来只是裹来吃。
现场最年少与最年长
三代同堂参赛者同乐
第35届乙巳年端午节裹粽比赛分为公开组(19名参赛者)及新秀组(10名参赛者)。每名参赛者需各自携带3个自裹熟粽子,以禾干草或棉绳裹供现场评审用途。参赛者也需在现场裹粽,在限时10分钟内完成粽子包裹及修饰。
现场亦有一组三代同堂的参赛者——温秀英、林月萍及陈丽憬齐齐参与比赛、盛情同乐。其中,年仅15岁的陈丽憬与高龄89岁的温秀英,更是今年最年轻与最年长的参赛者,别具意义。
设展销会推广家乡粽
上述裹粽比赛的主要赞助商为义利贸易有限公司(红鹰油)与(沙巴茶),并且获得华峰进出口有限公司(独树香茗茶)赞助礼品,以及OEL Distribution(KL)Sdn. Bhd.(天堂鸟)赞助手礼及比赛用粽米。
此外,现场亦有“家乡风味粽子展销会”,获得雪隆海南会馆妇女团、雪隆海南琼海同乡会妇女组、马来西亚宝岛妇女协会参与,让公众有机会选购及品尝来自各籍贯的家乡粽子,现场亦设有裹粽示范与教学摊位。
华峰进出口有限公司(独树香茗茶)也参与展销会,宣传公司品牌、推广茶艺,以及现场泡茶让民众免费饮用。

王少珍:借比赛推广裹粽活动
雪隆海南会馆妇女团团长兼工委会主席王少珍在会上致词时指出,很多人都只会吃粽子,但是对裹粽完全不懂,也不曾去探讨过粽子的来源,以及它背后的意义。
她说,他们举办该裹粽比赛的最大目的,也是希望能借着比赛,推广裹粽传统的文化活动,还有提升年轻一代对这种传统手艺的认识。
她指出,今日除了有裹粽比赛,现场还有裹粽示范,为的就是以实际行动推广这门手艺,也提供大家一个交流的平台,如此一来,传统文化才可以传承下去。
她补充,由星洲日报及星洲人主办、雪隆海南会馆联办的2025年“四季中华——粽香情长”端午庆宴将于5月24日举行,届时将有机会品尝到其他籍贯,不同口味的粽子。
符和泽(左三起)及陈金泉为第35届乙巳年端午节裹粽比赛主持鸣锣仪式。左起为李翘宛及梁志豪;右起为邱桂英、黎芳及王少珍。
陈金泉:各籍贯粽子反映文化习俗
星洲日报总经理(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陈金泉指出,端午节不仅是纪念诗人屈原的日子,更是中华民族重视家族、团圆与传承的体现,粽子作为节日的象征,更是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不同籍贯的粽子不只是味道上的差异,更反映了各地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这正是中华文化可贵之处——在多元中求同,在传承中创新。”
他说,星洲日报一直以来都秉持传播中华文化、凝聚社群的使命,而今日看到许多年轻朋友与长辈一起包粽子、话家常,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这不仅是一个比赛,更是一场代代相传的文化实践。”

评审:咸鱼入馅具新意
上述比赛的评审为黄高超、刘金旺及郑伟兴。其中刘金旺在评判总评环节上指出,本次参赛者在比赛中都做得不错,他个人在品尝时注意到,4种不同口味的粽子中,有些味道偏淡,有些则稍咸,也有调味恰到好的,这也反映每个人的口味偏好不同。
他说,今年的比赛中出现了一两款比往年更有创意的粽子,例如咸鱼花腩粽,以咸鱼入馅,颇具新意;具有创意的粽子还包括虾米粽。
他补充,比赛要一年比一年有进步、有创意,而今年还出现了五角粽,这种粽型不容易掌握,包起来也有艺术性,需要技巧和经验,相当不错。
出席者包括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会长符和泽、副会长莫文金及陈开府、妇女团副团长王彩秋及文教组主任符诗秋、义利贸易有限公司营销主任梁志豪、华峰进出口有限公司(独树香茗茶)经理李翘宛、雪隆海南琼海同乡会妇女组主任黎芳及马来西亚宝岛妇女协会总财政邱桂英等人。

第35届乙巳年端午节裹粽比赛得奖者名单
新秀组
首奖:郑莲清
优秀奖:徐美珠、叶加兴、林月萍、苏逸柔、黄瑞霞、刘明珍、袁莲香
公开组
首奖:张静辉
次奖:叶瑞红
三奖:叶志华
特优奖:叶玉梅、张松霞、温思琪
优秀奖:温秀英、邱曼玉、刘莉莉、罗亚娇、陈丽憬、李秀雪、金凤、张松琴、梁容、黄瑞燕
传承奖
温秀英(最年长,89岁)
陈丽憬(最年幼,15岁)
三代同堂奖
温秀英、林月萍及陈丽憬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