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好料推荐

发布: 10:09pm 17/05/2025

古董

旧物

祖辈遗物

古董

旧物

祖辈遗物

有故事的人 | 主妇不舍丢弃旧遗物 69祖辈“老古董”赠博物馆  

报道、摄影:周自强(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黄雪明(左起)与丈夫王幼杰一同展示由国家博物馆颁发的表扬状。

(巴生17日讯)因不舍丢弃祖辈,竟让她变成收集“”达人!

她是一名普通家庭主妇,却因一份对的不舍之情,意外成了“古董”守护者。经历一段为家中堆积如山旧物而烦恼的漫长岁月之后,终于她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即把这批承载祖辈记忆的69件珍贵“古董”,无偿地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为传承传统文化贡献一分绵力。

ADVERTISEMENT

现年49岁的黄雪明,乃来自雪州万津,目前与丈夫王幼杰住在巴生绿林镇。

她接受《大都会》社区报记者访问时,娓娓道来这段与“古董”之间的爱与恨,甚至是最后她如何下定决心断舍离,为这些珍贵的旧物,寻得新归宿。

“我既不舍得丢掉祖辈的遗物,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祖辈的遗物,与黄雪明有着不解之缘。
黄雪明:接管祖辈遗留的旧器具

黄雪明表示,随着祖父母和双亲相继离世后,身为家中唯一女儿的她,嫁作人妻后,祖辈遗留下来的房屋和一批旧物器具,就由她一人接管。

她形容,屋子空置多年,屋内角落堆满各种老旧物件,包括娘惹珠鞋、古老衣饰、挂钟、传统餐具、煤油灯、算盘、缝纫机、食物格篮、水壶、大木箱、割胶工具及熬药盅等。甚至还有祖父常用的秤砣与古装壁钟。这些物品年代久远,样样皆有来历,却也让她一筹莫展。

“这些老东西看似无用,但起码都是亲人所留下的记忆。我曾想过保存下来,可是又实在太占空间。房屋也因此无法对外出租,被迫长期空置,让我深感无奈。”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谁的家中,还有这些古老煤油灯和小秤?
交由专业机构妥善保存

为了妥善安置这批“宝贝”,黄雪明多次上网查找资料,盼能觅得一个既能保留文化价值,又无需废弃旧物的解决方法。

经深思熟虑后,她决定将祖辈留下的69件珍贵古物,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由专业机构妥善保存和展览,供人欣赏。

“唯有这样,才能让文化留根。与其让这些‘古董’在空屋中慢慢变腐,不如让它们走入博物馆,被更多人欣赏、认识及了解。”

她坦言,在决定捐赠之前,情绪反复挣扎;但最终还是理智战胜情感,选择了放手。

“若这些东西继续堆在家中,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地变坏,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祖辈的老衣服,件件都是旧回忆。

获颁“感恩纪念状”

国家博物馆接获其捐赠意愿后,随即派员到府上进行勘查和登记,逐件点算与确认物品历史及价值,再安排专业运输将这批珍藏品安全送至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也特颁一张“感恩纪念状”给她,旨在表扬她们一家对国家文化保存的贡献。

看着这张奖状,她眼中泛泪,不过脸上却浮现自豪与释然。

“看到这些‘古董’有了新归宿,心里也变得轻松多了。”

她亦强调,这批物品大多数与峇峇娘惹文化有关,是奶奶与母亲生前留下的珍贵传家宝。

其中,有珠子鞋装饰钉、传统娘惹衣饰、装钱的精致小盒子、三层食物格篮、象牙筷、辣椒石磨及古老水壶等,都是过去南洋华人家庭常见的生活器具,也映射出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及文化背景。

“我最怕这些文化遗产被遗忘,尤其是娘惹峇峇文化传承,本就不易。若没人保存,这些历史痕迹迟早会消失掉。”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黄雪明(左二)获国家博物馆颁发表扬状。
物件已旧却历历在目

黄雪明指出,其父亲曾是万津地方上的一名小园主,经营橡胶、咖啡及棕油种植业。

她从小在一间双层排屋长大,耳濡目染下,对家庭传统与文化产生浓厚情感。

她说,父亲平日爱种花、看书,是个文静内敛的人;而祖母则热衷于手工艺,留下许多娘惹鞋与衣饰,工艺精致。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现仍获保存的旧款娘惹衣物。

她表示,自己年轻时曾在吉隆坡一所独中担任教师,后来开设幼儿园,现在已没再工作了,生活重心转向家庭与社区活动。

虽然无意中成了“古董达人”,但她深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旧物,承载太多故事与文化,不能随便处置。

她回忆起某些物件时,其实仍百感交集。比如那口大木箱,曾装着祖父远行南洋的行囊;那盏煤油灯,是父亲年轻时夜里读书的陪伴等。这些物件虽已老旧,却也历历在目,仿佛时间从未流走一样。

“我希望,它们进入博物馆后,能让更多人了解过去祖辈的生活点滴,也让年轻一代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辛苦地走到今时今日。”

古老旧物见证历史承载文化

“一些老旧物,一路走来实际上不只是扮演生活用品的角色,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承载。若能在适当时机,妥善保存与传承,它们就能发挥更大价值,不再只是堆在角落的废物。”

黄雪明感慨地说,若每个人都愿意多做一点,大马华族文化就不会轻易流失,还可以代代相传,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继续发光发热。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大小不同的簸箕,你知道其作用吗?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先辈常用的行李箱,就是这般模样。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旧时代的泥水工具,你了解几种?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娘惹衣饰样款。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这些古物如食物格篮和算盘等,承载着黄雪明对祖辈的思念与回忆。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早期厂商所用的糖袋、面粉袋,相信年轻人完全无接触。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老时代的旧款衣服与帽子。
(18/5见报)大都会/有故事的人:收集“古董”达人——黄雪明
古老秤砣,现已买少见少。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