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10日讯)“不是别人边缘化我们,是我们自己选择沉默。”
雪州前任行政议员拿督邓章钦日前受邀在“1119变天后,马来西亚华人何去何从”的专题讲座上,针对马来西亚华人当前所处的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性困境,如此直言。
ADVERTISEMENT
“我们出了很多文告,写了很多意见书,但都用中文发在中文报,主流政府单位、马来媒体、部长都看不到。我们喊得很大声,但只有我们自己听见。”
英文撰文被马来社群听见
邓章钦举例,他近期针对一项有关宗教权力扩大化的“宗教事务法案”(Mufti Bill)修正草案课题,以英文法律分析,撰文指出草案违宪之处,并呼吁关注其对非穆斯林群体的负面影响,结果引起马来社群宗教智库注意,随后被邀请与马来宗教领袖闭门对话。
“他们说,这项法案他们已经等了20年才重新推上来,但他们从未从非穆斯林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表达了意见,他们听进去了,结果法案被暂缓至今。”
他说,这个实例说明,只要表达得当、用对语言,马来主流社会并非不可沟通,问题是“华社长期以来太满足于内循环式的抗议”。
邓章钦也坦言,当前团结政府在处理族群与宗教课题上依然保守,呼吁国家团结部别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应推动具实质影响力的跨宗教与跨文化对话机制,例如邀请五大宗教理事会与伊斯兰组织进行闭门交流,让各宗教真正了解彼此教义差异与共通价值。
指承认统考是象征性尊严问题
邓章钦针对华人长期关心的统考承认问题一事指出,该议题本质上已不是入学问题,而是象征性尊严问题。
“我们纠结的不是能不能升学,而是宪法明明保障母语教育,为什么还要我们求认同?这是我们与马来政治人物沟通不到位的地方。”
他批评,许多华社领袖及政党在面对敏感课题时选择回避,担心被攻击,结果是政治代表声音愈发微弱,马来人对华社的理解也愈发扭曲。
“我们不能只怪对方不懂我们,而是我们也没试着让他们懂。”

“民主非人数游戏 是思想竞争”
邓章钦在互动环节上,回应有与会者有关大马华人少子化所带来的政治人数困境表示,民主不只是人数游戏,而是思想竞争;要争的是认同,不是硬碰硬的票数。
他强调,争取公平权益不应诉诸煽动,而是策略表达与制度对话。
此外,他也对华社过度强调年轻化提出警示,指出政党推举年轻政治人物虽有其积极面,但若缺乏经验与专业,反而会削弱政策执行力,所以应“栽培年轻人,而不是立刻让年轻人领军”。
各族需要“理解式团结”
他还语重心长表示,马来西亚已进入一个极需深度对话的年代,各族不能再靠“礼貌式的和谐”维系社会秩序,而是需要“理解式的团结”。
“何去何从,其实不是别人替我们决定,而是我们要不要讲出来、走出去、做出来。”
邓章钦在讲座上,没有回避任何敏感议题,开门见山认为,华人社群近年来在政策与舆论场的弱势,根本原因并非人数的减少,而是表达渠道的错位与策略的缺失。
颜国庆:关键政策未有效发声
行动党渐重蹈马华老路
这项由马来西亚吹水台协会与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企业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专题讲座,吸引了近百名关心政治的政商文教、媒体及非政府组织人士参与。主持人是马来西亚吹水台协会署理会长颜国庆。
颜国庆在讲座上,对当前政党结构提出警告,指出行动党虽已在联邦政府拥有代表性,却逐渐重蹈马华“制度化沉默”的老路,未能有效在关键政策中发声,令基层华社极度失望。
马来西亚吹水台协会会长郭奕顺则祈愿邓章钦的分享,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未来的思考与行动。
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企业促进会会长柯淑华衷心希望这场讲座不只是一场知识分享,更是一场思想动员。
“我们希望更多华人不只是关心,而是积极行动,勇敢表态,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在民主社会中,发出我们的声音,争取应有的权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