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3:30pm 10/05/2025

自闭症

过动症

学习障碍

母亲节

特殊孩童

星洲人身心灵

为母则刚

为母则刚(完结篇)| 陈伟敏自学读懂自闭儿 天使慢飞 母爱最美

报道:苏俐婵
摄影:辛柄耀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大都会/母亲节特稿(特殊孩母亲)/9图
陈伟敏(左起)在长子许竣贤的成长过程中,付出时间和精力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耐心陪伴他接受各种治疗。

的家长,需要投入比一般家长更多的时间、精力与情感支持,来协助特殊儿在生活、自理、学习和社交上克服困难。

面对长子患有的挑战,45岁的陈伟敏用母爱坚持四处奔波求医、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尝试疗法。好不容易走过艰难的路,这15年来已走出阴霾,甚至照亮自己、孩子与更多特殊孩童的家庭。

ADVERTISEMENT

陈伟敏的故事,不仅是母亲的坚强,也是无私疼爱孩子的非凡旅程。

大都会/母亲节特稿(特殊孩母亲)/9图
许竣贤(前)在母亲陈伟敏的指导下弹奏钢琴,在音符中培养兴趣,激发潜能。
初诊发育迟缓 四处奔波求医

来自巴生的陈伟敏,和从事饮品行业的丈夫育有两名儿子。

她的长子许竣贤,是一名特殊儿,患有自闭症、学习障碍及过动症。

2011年,陈伟敏带着当时大约1岁的长子到马六甲旅行,一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观察孩子的举止行为后,突然主动上前坚定地对她说其孩子“有问题”,提醒她尽快带孩子就医,陈伟敏隐隐的不安顿时涌上心头。

陈伟敏回到巴生之后,立刻带孩子看医生,从此也开启长期奔波求医、四处尝试各种疗法的就医过程。

她指出,长子竣贤在初期诊断为全面发育迟缓(GDD),她随后几乎尝遍所有疗法和测试:验血、听力测试、视力测试、中医针灸、物理治疗、感觉统合课程、STEM课程、语言治疗、职业治疗(OT)……

“别人一周上一次的课程,我就一周带孩子上3次;治疗中心使用的器材,我就重金购买多一套回家,让孩子在家也能继续治疗,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一线机会……。”

她表示,孩子8岁前都无法言语,曾有语言治疗师说其长子是哑巴,并叫她学手语。那一刻,她知道需要寻找更适合的专业人员。

大都会/母亲节特稿(特殊孩母亲)/9图
由于长子的特殊症状而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小儿子难免会吃醋,为此陈伟敏的选择方式是用爱与智慧,让两个儿子自小学会互相疼爱彼此,互相迁就。
白天工作 晚上上课

一路以来,陈伟敏从不放弃任何治疗孩子的机会,甚至自己报读学习障碍管理和儿童心理学课程,甚至修完幼儿言语与语言发展课程。

“我修读课程后,才知道发育迟缓的孩子在小时候,额头的毛发会比较多、一直流口水,之后也才知道他们叫做‘慢飞天使’。”

陈伟敏是一名事业有成的房产经纪,那段期间,白天工作,晚上就拖着疲惫的身躯到吉隆坡夜校上课,没有家人支持,她靠自己的信念走下去。

大都会/母亲节特稿(特殊孩母亲)/9图
陈伟敏坦言自己是乐天派,但也曾因为孩子的状况而陷入低潮,最终依靠着坚强意志跨越低谷,积极寻找治疗孩子的方法,开心地陪伴孩子在学习中成长。
前6年在意外人眼光

她为孩子而奔波忙碌,少了很多社交。

“首6年里,我一直走不出来……带孩子出门,我的眼神都不敢直视别人。”

她坦言,内心最困难的,其实是接纳自己。

“我最大的感触是,每个人都说接受我的孩子,可是我自己到底有没有接纳他?完完全全接受他就是自闭儿的事实?还是我很在意别人的眼光?”

“那时候外界的声音很多,有人问我是不是怀孕时的饮食或工作方式影响孩子,我感到很愧疚,眼泪已经流成海洋……”

走过低谷,如今,她已变得坦然:“我的孩子就是这样。”

大都会/母亲节特稿(特殊孩母亲)/9图
陈伟敏2017年还报读幼儿言语与语言发展课程,自我学习专业知识,从而帮助治疗孩子。(苏俐婵摄)
不把孩子当特殊儿

由于自闭症的孩子不能吃面粉,否则会出现“过敏”反应,因此陈伟敏每天都在家亲自煮食,为孩子准备无盐、无味精的清淡食物。

她分享说,她一路以来的做法是,她不能把孩子当成特殊儿童来教导,而是会说正常人听得懂的话。

她举例,以前孩子去迷你超市将货品排好整齐,她就会笑说“如果你再这样,那哥哥姐姐就没有工作做了,还是你要在这里做工?我下午过来载你回家?”

又有一次,孩子排队付钱时,将钱和货品放在收银台后就跑掉,她就等他回来完成交易,而不是帮他付费;这种举动,主要是让孩子知道,如果他没有跟着正常社会允许的流程和规则;一旦错过了,那就要重新排队。

她也表示,在孩子小时候,她就帮他申请障友卡(Kad OKU),以保障孩子。

大都会/母亲节特稿(特殊孩母亲)/9图
为了更好地帮助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陈伟敏毅然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报读学习障碍管理和儿童心理学课程,2020年以3.75分累计平均绩点(CGPA)的优秀成绩考取专业认证。(苏俐婵摄)
孩子拥有超强记忆力

陈伟敏指出,许竣贤的语言发展迟缓,前7年几乎无法开口说话,6间幼儿园拒收他,第7间园长终于愿意倾听她花3小时陈述孩子的状况,最后才接收竣贤。

在生活上,伟敏会以报章上的品牌标志、文字、图案与孩子沟通。

伟敏发现孩子拥有很强的记忆力,甚至主动要外公开车载他,还能指引方向和路线前往某家银行。

“竣贤还可以策划3天2夜的怡保旅游行程,抵达怡保时,他就像维基百科那样,列出怡保各种景点、某某商场上午10时营业等等。”

教导孩子图案沟通

她告诉孩子,如果到商店要求宣传单,店员不明白的话,就指给对方看,以指图案的方式和别人沟通。

如今资讯发达,人们容易获取相关病症的知识和透明的资讯,也有有很多互助群组,大家互相扶持。

“不像以前的我,很难接触到这些资讯,导致我到处碰壁、看医生,而且花了很多钱,我和老公这些年来就为孩子花费了超过60万令吉。”

大都会/母亲节特稿(特殊孩母亲)/9图
陈伟敏对两个儿子的母爱从未缺席,在他俩小时候,就开始携带他们出外旅行或进行户外活动,见识外面的世界。
重视小儿子感受 灌输兄弟相爱

8年前,陈伟敏生下小儿子许竣威,一切正常。

家庭多了一个成员,陈伟敏一直十分重视小儿子的感受,从小灌输彼此相爱的观念。

许竣威今年8岁,与15岁的哥哥相差7岁。

“我常对哥哥说,弟弟是来陪伴你的。两个偶尔会互相迁就,当然偶尔也会争吵,这是正常的。”

她希望两兄弟能互相体谅、相亲相爱。

幸运的是,父母住在附近,退休后帮忙照顾孙子。

大都会/母亲节特稿(特殊孩母亲)/9图
由于长子的特殊症状而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小儿子难免会吃醋,为此陈伟敏的选择方式是用爱与智慧,让两个儿子自小学会互相疼爱彼此,互相迁就。
设立基金 教孩子生存技能

陈伟敏坦言,特殊孩子的工作机会很少,因此早已和丈夫讨论好,要是日后他俩不在了,孩子也要能自立,不为别人带来困扰和负担。

两人努力工作赚钱和储蓄,设立孩子基金,让孩子多接触外界,学会生存技能。

“学校没有教我们如何当母亲,可是当你有了孩子,就会自然地无私奉献和付出。”

孩子的出现,让伟敏发现自己有更多的潜能,不只是个乐天派的房产经纪、不只是照顾孩子的妈妈,还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长,分享育儿知识。

大都会/母亲节特稿(特殊孩母亲)/9图
陈伟敏对两个儿子的母爱从未缺席,在他俩小时候,就开始携带他们出外旅行或进行户外活动,见识外面的世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