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支麦克风、一副耳机、一颗用声音演戏的心,配音员用想象力穿梭不同角色,用变幻多端的声线、用真情实感让无形的声音拥有生命。
大家或许对配音员这个职业还不太熟悉,甚至以为他们只是“幕后读稿”的人。但事实上,配音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门充满表演张力的艺术。没有画面辅助,仅靠声音,他们得让听众“看见”角色的喜怒哀乐,感受到剧情的起伏跌宕。
ADVERTISEMENT
本期的《特职世界》在本地一家以配音与音乐为主要业务的音乐与艺术工作室——述贞声桀音艺工作室(Stellar Arvoit Studio)创意总监陈淑贞(魈黔老师)的安排下,采访工作室海外的配音员张健豪(瓜瓜老师)及若语老师,听听他们如何用一支麦克风,体验千百种不同的人生。

瓜瓜:居家录音越来越流行
其中,瓜瓜老师说,配音员的工作内容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中一种是从文字出发,进行声音创作,比如广播剧、有声剧等。
“广播剧没有画面,所以很多情绪和内心活动都需要通过‘内心独白’来呈现。比如角色在害怕时,会直接说‘哎呀,我现在还有点慌慌的’,通过这方式来传达心理状态。”
他指出,另一种的配音工作是给已有的画面配音,比如动画、游戏或者影视作品。此外,还有广告类的配音,比如百货公司、机场等公共场所播放的广告语音。
瓜瓜老师说,基本上行业里的顶尖项目、大型制作、一般制作通常也都会到线下录音棚里录音。不过,目前居家录音已变得越来越流行。
他指出,因没有那幺多棚录的资源,也不是每个配音员都能接到电影、动漫、游戏等的大型项目。因此,不少配音员是靠自己在家搭建一个声音环境良好的小录音棚,完成录音工作。
他说,宅录虽然是在家里录音,但设备方面还是得有一定的基础配置,其中用手机肯定是不行的,手机的音质达不到要求。
“基本的配置还是要有的,比如麦克风、声卡(音频接口)及耳机。操作时,麦克风和耳机要一起接到声卡上,由声卡来采集麦克风的声音,再传到电脑里,转化成电子信号,录进音频软件。录完之后,就可以把成品发给客户。”

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瓜瓜老师说,其实配音本质上就是一种表演。配音员是“声音的演员”,他们做的是“声音的表演”。
“只是跟我们平常理解的表演不太一样——传统演员是用身体、面部表情加上声音一起来表演,而声音演员则是站在话筒前,仅靠声音去塑造角色。”
他说,配音工作是非常考验他们的想象力,声音里的情绪不能是空洞的、假的,而是要有真情实感,能打动人,要真的“演进去”,哪怕只是用声音,也得让听众感受到角色的真实存在。

最大挑战是没有“对手”
他指出,在录音棚里配音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没有“对手”。很多时候配音员看到的就只是自己角色的台词,有时仅会标注其他角色的对白做为参考,由于录音多为单独进行,没法“对戏”,这个时候就很需要配音导演的辅助。
“比如说,导演会告诉你:‘你现在是在吵架,对面那个人在激怒你’或者干脆代入对方的角色,带着情绪读出那句台词,帮助你进入状态。”
他表示,声音导演就像是一场戏的总指挥,他会根据不同角色的表现来协调节奏、情绪,让多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录出来的声音,最后听起来像是一个完整的现场对话。
配音世界体验不同人生
瓜瓜老师说,很多配音员都提到,配音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能体验不同的人生。
“在现实中也许过着平凡甚至无聊的生活,但在配音的世界里,可以暂时成为叛逆者,甚至是完全不同性格的人,去感受他们的情感与故事。”
他表示,这份“走进他人生命”的体验,让配音变得有意思。

魈黔:配音员在本地属冷门
曾执导多部有声剧的陈淑贞(魈黔老师))指出,录制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配音员随意改词。她也提醒有志投入配音行业的新手,配音不仅是声音表演,更是与剧本和团队协作的艺术。
“声音的创作自由,建立在对原作的尊重之上。”
魈黔老师说,在大马市场里,专职做配音的人不多,整体来说,配音员在本地算冷门,像配音或旁白这些工作,通常由电台主持人、演员等跨领域从业者兼职承担。这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地配音行业的专业界线仍较为模糊。
她说,其工作室内亦有数名本地配音员,大多以兼职形式参与项目。
“他们原本是在工作室接受配音培训的学员,后来表现出色,我们在有合适项目时,便会优先推荐他们参与录制。”
她说,述贞声桀音艺工作室不定时会举办线上配音分享会,让大众对对声音艺术(配音)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浏览脸书专页“述贞声桀音艺工作室Stellar Arvoit Studio”。
若语:充足睡眠对声音状态很重要
配音员平时是如何保养嗓子,维持最佳发声状态的呢?若语老师分享自己几个重要习惯。
他说 ,首先一定要睡眠充足,这对声音的状态和配音时的表现都非常关键。
他表示,其次是适当地使用声带,而不是单纯地说话而已。
“述贞声桀音艺工作室的课程里也会教导如何正确发声,了解如何运用共鸣腔、腹式呼吸等技巧,目的是让声音更持久、不易受损。”
为角色赋予灵魂
他坦言,配音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为角色赋予灵魂”。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殊荣,就像演员塑造角色一样,配音员也会跟着角色经历他的人生故事,承担他的一部分情感与命运。能够参与其中,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他举了一个生活化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说我们去演唱会或大型活动时,常常会尖叫欢呼,很多人喊个两声就开始沙哑了。”
“这就是因为我们平时并没有正确使用发声的方法。在课程中,我们会训练学生如何使用共鸣腔、腹式呼吸等技巧,来改善他们的发声方式,既保护嗓音,也能让声音更有表现力。”

AI无法取代细腻情感配音
另一方面,若语老师认为,人工智能(AI)确实会冲击某些配音领域,尤其是广告类。有些厂商会或用较低成本去做,可能就会倾向用AI配音。
他说,他本身主攻的是戏剧类声音表演,AI要真正模拟人类情绪的转折、细腻的表演,这一点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此,他自己并没有太过焦虑,因此暂时不太担心被取代,不过,他还是能理解有些同行对于AI冲击配音工作冲击的担忧。
不过,他也强调,如何因应AI的快速发展,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AI使用人声是否应支付授权费,相关法规如何建立等。
“AI发展比预期更快,势必要提早准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