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都市动态

发布: 6:43pm 30/04/2025

李劲松

40而非

李劲松

40而非

《40而非》跨界艺术秀 演绎中年人 迷惘蜕变

报道:伍思薇
摄影:黄冰冰
大都会(版4头)/40而非戏剧演出/6图
《40而非》是一部讲述4名40岁的男性艺术家人生旅程的作品,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阶段重新审视自我,并探索表演艺术的实践与意义。

(安邦30日讯)4名步入不惑之年的艺术工作者将于5月16至18日(周五至周日),在白沙罗表演艺术中心(DPAC)联袂呈献一场融合武术、舞蹈、戏剧与音乐的跨界艺术盛宴《》,透过多元表演形式,诠释40岁这一人生阶段的迷惘、抉择与蜕变。

5月16至18日演出

这4名年龄介于40至44岁的艺术工作者,分别是武舞艺术家、舞者吕威锦、戏剧演员李奕翰及打击乐手唐勇豪。

ADVERTISEMENT

大都会(版4头)/40而非戏剧演出/6图
作为一名武术出身的舞者,李劲松将武术与舞蹈相结合,摸索出一条独特的创作路径。
李劲松:反思人生的“似是而非”

李劲松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40而非》这部作品早在2019年就开始构思创作,但因2020年冠病疫情爆发而暂缓公开发表。他在不断打磨的过程中,逐渐将最初个人化的构想拓展为一项集体创作。

他表示,这部作品最初被命名为《40有惑》,以呼应传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说法。

“到了40岁这个阶段,我的心中好像有很多的疑问。也会反问自己,我的艺术生涯,或者我的身体表演已经到了极限吗?”

他说,这些思考促使他进一步邀请几名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伙伴共同创作,赋予这部作品更多层次和思维碰撞的空间。于是,在唐勇豪、李奕翰及吕威锦陆续加入后,形成一个多元而充满张力的创作团队。

他表示,他们4人皆来自不同背景,也各自在国际舞台上累积了丰富经验。他们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专业所长,彼此激荡,逐步构建出这部从无到有的舞台作品。

“《40而非》取意于‘似是而非’,表达我们这个年龄阶段面对事物的多重可能与复杂性。作品进可攻,退可守,不求全知,却蕴藏着岁月沉淀下来的体悟与力量。”

大都会(版4头)/40而非戏剧演出/6图
在《40而非》的演出中,表演者以4张椅子作为主要道具。
第三度登台 创作不断进化

李劲松表示,《40而非》的演出最初在去年12月于中国南宁,作为中国南宁东盟戏剧节的首演项目登台。随后,在同年12月中旬移师至马来西亚柔佛新山。这次在吉隆坡的演出,已是团队的第3次呈现。

“作品每次演出,团队成员都会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加入新的想法与巧思”。

他提及,尽管当代许多表演艺术强调极简主义,但他们这次的创作却采用了“加法”的概念,在原有作品上不断叠加元素,使整体层次更丰富。

谈到各自的角色与特点时,他表示,李奕翰以戏剧演员身份为人熟知,观众较少有机会看到他现场演唱歌剧。在这次演出中,他将展示唱京剧方面的才华。

他说,吕威锦则将自己在欧洲求学及面试过程中的体验,巧妙地融入演出之中。至于他本人,作为一名武术出身的舞者,他表达了对生命坚持与传承的态度。

他认为,这部作品适合各个年龄层的观众欣赏。对于40岁左右、正面临中年危机或生活瓶颈的朋友,作品中或许能给予一些启发与方向。

他也透露,为了让吉隆坡场次带来新的观感,团队特别邀请了影像设计师加入,为演出增加了影像元素,使整体视觉效果更加丰富、立体。

大都会(版4头)/40而非戏剧演出/6图
椅子的4条腿支撑着整个结构,正如他们4人彼此支持,共同稳固地走在各自的道路上。(受访者提供)
李奕翰:表演者各身兼多职

李奕翰表示,自己负责大部分台词讲述,他将大家在排练期间撰写的内心文字整合成戏剧文本,成为每名表演者独特心境的表达,最终呈现给观众。

他透露,这部戏的挑战在于每位表演者都须身兼多职,既要武术表演,又要跳舞和演奏乐器,还要唱歌及讲台词。每个人都要承担繁杂的任务,表演内容十分丰富。

大都会(版4头)/40而非戏剧演出/6图
表演者通过表演艺术,传达他们的内心挣扎、渴望与成长。
吕威锦:把握住最好时光

吕威锦表示,舞蹈最终会回归到身体本身。许多人在步入中年后,常常怀念20年前的体能和能力。但他认为,与其怀念过去,不如以现有40岁的身体,去创造出40岁的可能性。

“我希望,当自己60岁回顾40岁的今天时,可以骄傲地说,自己曾经灿烂地绽放,曾经把握住最好的时光。”

大都会(版4头)/40而非戏剧演出/6图
唐勇豪在演出时选用多种打击乐器。
唐勇豪:将重心转向音乐

唐勇豪表示,早年的他曾大量依靠身体来表达艺术,也因此深知舞者在舞动时对身体的要求与负荷。

在他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方向时,也意识到若继续以身体为主要媒介,可能难以长远地走下去。因此,他毅然决定将重心转向音乐与打击乐。

他说,在此次演出中,他选用多种打击乐器,包括自小学习的华族二十四节令鼓、马来鼓,以及更现代的手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