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生甘榜关丹天圣宫从一座简陋小木庙到如今规模的蜕变,每一次扩建与翻新的背后都凝聚了信徒们无私的贡献与付出。秉承“以道养道”的精神,天圣宫将继续砥砺前行,致力于将这座庙宇发扬光大,传承信仰与文化的力量。
这座庙宇的蜕变不仅仅体现在庙宇的规模上,更体现在华裔社区的凝聚力与文化传承的不断提升。无论是参与者、义工还是信徒,每一个人的努力与奉献,都是这座庙宇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ADVERTISEMENT
天圣宫见证了信仰力量在时间中的传承与辉煌发展,成为信仰与文化永续传递的象征。

杨顺忠:数次扩建翻新
巴生甘榜关丹天圣宫的主持人杨顺忠受访时指出,该庙是于1984年成立迄今,目前拥有41年的历史,主要是供奉张公圣君,俗称“法主公”。
他说,在未建设天圣宫前,他在附近的神庙既伍府宫担任义工,经常在庙内帮忙,积极参与庙内的各种活动。
“大约在1982年时,张公圣君选中成为‘乩童’,但当时并没有设坛问事,而且那时我并不理解发生了什么,直到后来才明白,这是张公圣君的指示。”

他说,当时张公圣君指示必须在现址上建设一座庙宇,于是在获得信徒的支持和积极筹募基金下,天圣宫于1984年成立。
“当初庙宇只是一间小木庙,大约只有12X14平方呎的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庙内逐渐吸引信徒们前来求神问事,香火也逐渐鼎盛。”
他说,小木庙之后进行约5、6次的扩建与翻新,随后在2023年5月份展开一次大型的重建工程。
在场的包括总务符锦泉、财政庄爱珠及张公圣君随乩冯锦文。

庙内仿“石牛洞”打造
天圣宫内供奉3尊大神明,即张公圣君、萧公圣君及弘公圣君,且庙宇建筑设计也独具匠心,其中庙内设计是仿“石牛洞”意象打造。
杨顺忠表示,理事会在20多年前就在中国定制3尊大神明的木雕神像(净神),后来大约在10年前将神像运返我国,再聘请本地名匠进行雕工。

神像雕刻讲究细节
他说,每尊神像大约有73吋高和4呎宽,设计与雕刻都经过精心的打磨,讲究每一个细节。
“整个雕刻过程历时约两年,才完成这项复杂且要求极高的艺术工程。”
他说,神庙的翻新工程大约是600万令吉、3尊神像的工程是110万令吉及庙地约是300万令吉,因此整个工程耗资逾千万令吉。
此外,他说,张公圣君来自中国福建省德化县,他在石牛山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中作出了贡献而被塑成神像供奉,所以天圣宫也将庙内设计打造成“石牛山”的意境。

信徒来自世界各地
杨顺忠表示,天圣宫目前提供的问事服务时间为两星期一次,即星期日的上午10时至下午1时。
他说,在神庙开始成立的初期,办事时间是一星期开放6天,后来约在20年前缩短为4天。
“大约在5年前因为疫情关系,提供的问事服务也暂时停止。如今问事服务为2个星期才开放1次。”
他说,神庙多年来吸引世界各地的信徒前来膜拜,包括美国、香港、台湾及澳洲等地。
他说,天圣宫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和十五及周日,皆有对外开放。不过,信徒若有任何疑问,都可联络天圣宫工作人员。

积极参与道教友庙活动
杨顺忠表示,天圣宫理事会也积极配合巴生皇城道教联合会的活动,不仅促进庙宇与其他道教团体之间的联系,也加强信徒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他说,若其他的友庙举办游行活动,天圣宫也会积极参与和协助,同时该庙每两年也会举办施赠贫老活动,并捐款给4所独中。
“张公圣君神诞是在农历七月二十三,不过我们都是在建庙的日子,即农历十一月初九庆祝众神神诞。”
巴生甘榜关丹天圣宫
主要供奉神明:张公圣君
地址:Lot 8537 Lorong Raksa 5, Kampung Kuantan 41300 klang.
查询:03-3343 7082/019-227 3421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