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讯)嘉庚学堂将于5月开办“城市与社会正义”线上课程,并在5月7日、14日、21日及28日(星期三)晚上8时至10时开讲。
ADVERTISEMENT
拿督公是东南亚极具特色的民间神祇,信仰范围广泛,尤其在马来西亚,凡有华人社群,就可见拿督公崇拜。
该课程结合学理与实例,从马来社会的“科拉迈”(Keramat)泛灵信仰与华人的土地神信仰谈起,接着探讨马来西亚各地的拿督公信仰,并聚焦于华人拿督公,最后延伸至马来西亚邻近国家的拿督公信仰现状。
嘉庚学堂邀请由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副教授陈爱梅担任策划人及主讲人之一。陈爱梅除了担任主讲人外,也邀请曾与她共同参与拿督公信仰研究的研究生一同担任主讲人。
全套课程收费50令吉
课程为收费课程,全套课程收费50令吉。对此课程有兴趣者,可通过报名网址(https://bit.ly/TKKA2025-May)或扫描二维码以进行报名。
若有疑问,可以联系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行政处(官方脸书:www.fb.com/mytkkf)、WhatsApp至011-5883 5897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查询。
“马来西亚及邻近国家的拿督公信仰研究”线上课程
时间:晚上8时至10时
平台:Zoom云视频会议
报名费:50令吉
报名网址:https://bit.ly/TKKA2025-May
【第一讲】马来社会的“科拉迈”与华人的土地神信仰
日期:5月7日
主讲人:陈爱梅
简介:这堂课将从学术角度探讨马来社会的“科拉迈”信仰,分析其与华人土地神信仰的多样性,揭示两者在文化与宗教信仰中的交织与影响。
【第二讲】马来西亚拿督公的类型
日期:5月14日
主讲人:陈爱梅
简介:在马来西亚,只要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几乎都可看见拿督公崇拜,可谓转角遇见拿督公,这堂课将通过实地案例,介绍马来西亚不同类型的拿督公,帮助学员们了解其多样性,同时也欢迎学员们分享个人的观察与发现。
【第三讲】唐拿督信仰与拿督公签诗——以新兴港篮啅公古庙为例
日期:5月21日
主讲人:连慧茵、王敏仪(拉曼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
简介:拿督公也有华人。这堂课以巴里文打小镇的“新兴港篮啅公古庙”为例,探讨唐人拿督公信仰如何在华人社区中作为“地头老爷”发挥凝聚力与导向作用。同时,课程将展示、分析和探讨该庙的签诗内容。
【第四讲】新加坡、印尼及泰国的拿督公信仰概述
日期:5月28日
主讲人:陈爱梅、陈矜伶(拉曼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
简介:拿督公信仰分布有多广?研究团队通过在新加坡、印尼棉兰及泰国南部的田野调查,分析各地拿督公信仰的类型、祭品与供品,并探讨不同国家的拿督公信仰如何与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展现独特的跨文化现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