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生21日讯)私人地的泥沟疑遭人“斩断”,填平做成进出口,导致巴生吴福发路的市区路段,从与黄梨路交界的整排商店包括家私店和住家一带,下大雨时都承受排水不及的闪电水灾,罪魁祸首就是在接近水闸口的排水口“被堵”。
当地一名商家张崇政(50岁)通过雪州民政党热点服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他是因发现到市区老是逢雨必灾后,向官方人士反映,却被后者要求“自己应先去找水灾源头”,才“意外”发现到这项蹊跷。
ADVERTISEMENT
泥沟不知何时被填平
他表示,滨华中学对面住家的U型防洪大沟存在多年,吊诡的是,当建到毗邻吴福发路水闸口小河旁的一片空地时,大沟却不直接建到小河,反而是经由公路底下的沟涵,穿过到对面的防洪沟,才把水排入小河至巴生河。

据他了解,该空地前身为一片树丛,从防洪沟流经私人地接壤至小河的,为一条颇大泥沟,以分担流经沟涵的排水。
过去都相安无事,直到他赫然发现泥沟不知在什么时候被填平后,吴福发路的市区路段便很容易淹水,包括太平街的排水也是流到该处。
他不解当初防洪沟在设计与建造时,为何只穿过局部的私人地,便“中断”而需以地下沟涵排至对面大沟,希望有关单位的专家能告知缘由。

投诉一年多无下文
张崇政指出,私人地的地势原本较低,雨天时依“水往低处流”的原理,从防洪沟而来的雨水,经泥沟可很快流向小河。
他强调,本身向巴生王城市政厅投诉此事约有两三次,但得到答复总是市厅要联系水利灌溉局,每次跟进询问的答案为“JPS还未有回应”,过去一年多以来都没有下文,所以只好找上政党人士投诉。
他也要求市厅等相关单位,能尽速清理和疏通吴福发路一带的排水沟。因据肉眼观察,这些沟底下沉积的沙土,都有超过沟渠一半高度,若任凭不理会,等于排水效率大打折扣。
业者:水深可达一两呎
在吴福发路滨华中学十字路口经营Ahmad Ong华裔穆斯林食店的翁进财(60岁),是受市区闪淹的苦主,只要下了25分钟的大雨,其食店可说“一定淹”,水深可达一两呎高。
他表示,上周三(16日)晚上巴生市区下起的大雨,食店也不能幸免,淹入的水位约有数寸高。
他说,市厅提升了当地的行人道,把行人道“加盖”在原有沟渠上,使得高过店面。当民众看到大雨时马路淹水,高过路面的行人道没有淹水,但其店却进水,因为店和水沟齐平,使得沟水满溢,通过排水孔倒灌入店里。
他坦言,不管行人道有无淹水,只要大雨酿成店里一片积水,就没有人要进店用餐,只能蒙受生意损失。
他认为,市厅在耗巨资把路口提升成路砖设施和加盖行人道之前,应先疏通所有沟渠,此为最基本的防灾功夫,否则一切的城市美化不过是华而不实。

陈健达:将致函投诉跟进
热点服务局秘书长拿督陈健达表示,安置的地下沟涵,必须符合当局的规格,以便有利于排水,而不阻碍流水。
“我们接获投诉,去到空地视察,发现到很大的防洪沟去到那变得很小,要流经私人地才能到小河。”
他说,要铺设道路方便进出没有问题,但必须获得有关单位的批文允准,因为指南列明可使用的沟涵直径大小等。
“我会致函向市厅和水利局投诉跟进,否则每次下大雨,影响到市区吴福发路的商店与住家受灾。”
也是国盟巴生新城州议席服务中心主任的陈健达披露,公路下的现有沟涵高度大约2呎半至3呎,其实沟底已塞满和沉积至少一半的沙土,显然只有不到一半的涵管可排水,导致不胜负荷,呼吁有关单位能尽快疏浚通沟防灾。
陪同者有热点服务局副主任潘玟迪。

颜友鹰:没接投诉 将尽快厘清
负责当地的巴生市议员颜友鹰受询时回应,没接获关于私人地泥沟被填埋为祸首,导致吴福发路市区路段淹水的投诉。
人在国外的他表示,回国后会尽快向市厅官员查询跟进了解,以厘清该区排水沟属市厅或水利局权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