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精彩系列

发布: 10:07pm 13/04/2025

培英华小

董事长

校园我董

培英华小

董事长

校园我董

校园我董 | 42年见证变迁与成长 李天赐“情深”培英

报道、摄影:陈玉美(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李天赐(左)与校长蔡濢芬(右)均表示,对学校现有的硬体设备感到满意。

“1964年,我从这里毕业。如今,我的儿子、孙子、外孙都曾在这里读书学习。我们一家四代人,和这所学校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亚答屋发展成优越学府

ADVERTISEMENT

谈起,现任李天赐满怀深情,回望自己走过的华教路,从学生到家长,再到投身学校发展,他一待就是数十年;见证了学校的点滴变迁,从一座简单的亚答屋,逐步发展成设备齐全、环境优越的学府。

 

培英华小创立于1932年,最初学生仅有数十人,借用附近一间华人业余俱乐部的会所上课。直到1956年,董事会在现址建起一座简陋的亚答屋校舍,翌年,先贤筹资买下这片1.1英亩土地,逐步兴建新校舍,才有了今日的基础。

当年家境清寒,他小学毕业后,中学仅读了一年多就辍学。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培英旧校舍,你还认得吗?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早期的菩英小学,仅是一座简陋的亚答屋校舍。

“我一直有个心愿,如果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送他们来这里读书,自己也要参与学校的发展,把这所学校建设得更好。”就在这个信念下,支撑著他走过漫长岁月。

近40年来,培英华小的基础建设设施不断获提升。从最初的亚答屋,到三层楼的新校舍,再到如今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李天赐见证并亲身参与了这一切。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经过数十年来的基础建设和不断地升级,培英小学已从最初的亚答屋,到三层楼的新校舍;再到如今的现代化教学大楼。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2016年接任董事长

“我们想的是,再穷也不能苦了孩子!”于是,他从加入家教协会开始,服务14年,后来成为董事,并于2016年接任董事长。

他打趣道:“还没当董事长时,我就已开始到处筹款;一筹就是30多年,弄得地方上的朋友一见到我就知道我又来‘要钱’了!”

但这些年来,他也深深感激各界善心人士,凭著大家的支持,学校才能一步步的成长,捐款名单更是长长一列,见证了社会大众对华教的热忱。

2020年巴生大水灾重创校园

他受访时坦言,近年来,在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培英华小的基础设施大幅提升。2020年巴生大水灾重创校园,图书馆被洪水冲毁;如今已全面翻新,而且为了避免再有受水患破坏,新图书馆设在3楼。

“学校也陆续进行五期的发展工程,其中讲堂、礼堂、有盖篮球场(附跑道)及8间新课室,均在第四、五期发展中,先后完成。”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李天赐对这间现代化的讲堂称赞有加。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这个有盖篮球场附设跑道,是由李天赐亲自参与设计,极具现代感和实用。

他补充,这片1.1英亩的校地,现在已发展到极限,完全没多余空间了。虽早年曾考虑过迁校,但土地和经费都是极大挑战,最终决定留守原址,精心规划土地运用,持续提升学校的软硬体设备。

学生人数最高峰达2400多人

培英华小曾是全巴生学生人数最多的华小,约10多年前达高峰,学生人数高达2400多人,必须分上、下午班授课。随著附近增设其他华小,学生人数开始分流,目前仅剩约1100多人,因此校方自2020年起就申请取消下午班,因已有足够课室,能让所有学生在上午时段上课。

需说的是,华裔学生逐步减少之际,非华裔学生比例却逐年上升,目前已接近12%。

李天赐提到,从这些非华裔学生的家长反馈,发现他们都很喜欢华小的学习环境,也展现了对华文教育的兴趣与认同。

他透露,经多年发展,如今学校的软硬体设备已相当完善。例如,校内有40间精明课室,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使用,不必轮流共享。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李天赐:希望除了硬体设备完善外,学校的软体设备也能丰富化,让学生在有限环境中,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他也提及,据现有课室数量,全校最多可容纳1500名学生,所以希望日后能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就读。

谈到师资方面,他认为,培英华小同样迈入稳定期。

“过去我们曾需要聘请六、七名临教,师资极度短缺。但近几年,终于不再面临这个问题了。”

2022年成立“爱心家长组”

同时,校长蔡濢芬声称,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倡导下,培英华小于2022年成立了“爱心家长组”,鼓励家长参与学校事务。

她说,如今,这个“爱心家长组”已有40多名成员,并分为交通组、图书馆组、环保组及美化组等,轮流支援学校日常运作。

“最特别的是,组内有一名通晓中文的巫裔家长,每周五都会到图书馆为学生讲故事。不只,每月最后一个周三,家长会协助举办环保回收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图书馆设备齐全。

英才校友辈出 饮水思源

“今日培英之英才,明日国家之栋樑。”

培英华小不仅培育出无数优秀学子,也诞生了许多知名人物,如本地知名企业家99 Speedmart的创办人李良华及书法家郭一凡等。

李天赐披露,最让人敬佩的是,这些成功校友不忘母校,一旦有筹款活动,他们总是义不容辞,慷慨解囊。

他提到,新图书馆的建设经费,很大一部份就是由李良华慷慨资助;因此学校特意在图书馆外标上他的名字,以表敬意。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曾遭水患受严重破坏的图书馆,经翻新后,已焕然一新,宽敞、舒适。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校方为了感谢图书馆主要赞助人兼校长李良华,在图书馆外墙贴上“书香久久”,具有深意又能表答谢意。

未来重点放在提升软体

谈及未来发展,李天赐坦言,由于校地已无法扩建,接下来的重点将放在软体提升,包括师资培训、学生学术发展及课外活动的强化,其中考虑开设电脑班。

“我们希望除了硬体设备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师资素质也能同步提升,让学生在有限的环境中,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42年来,李天赐见证培英华小的变迁与成长,也见证无数学子的梦想起飞。

他不讳言,随著年龄的增长,也是时候卸下重任,交给更有能力者继续肩负起华教未来的发展。

“所以,我也计划在本届董事会结束后,卸下董事长职务。”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校方也在校外的走道建起遮雨棚,免得孩子日晒雨淋。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每月最后一个周三,家长会协助校方举办环保回收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食堂也已获提升。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经多年努力,培英小学终从亚答屋改建成了一座三层楼的新校舍。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学校的厕所和食堂,近几年进行翻新工程后,有了新面貌。
预编14日见报(大都会)校园我“董”:巴生培英小学
学校保安亭也画上壁画,更加美观。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