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无显赫家世背景,也未曾受封勋衔,但他却毅然挑起教育的重担,肩负起班达马兰华小B校(简称班B)的未来。他,就是现任班B董事长廖文智。
廖文智于2013年接任董事长职,但这11年来他始终以一颗赤诚的心和坚定的信念,如履薄冰,不忘保持初心,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带领班B迈向蜕变。
ADVERTISEMENT
他先后领导的三次大型义演活动,不仅凝聚了社会各界的爱心,更为学校筹集了逾千万令吉的建设资金,为教育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在他的领导下,班B完成了从传统校园到现代化学府的转型,尤其宽敞明亮的礼堂和校舍、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焕然一新的校园环境,无一不见证着这名教育先行者的努力与奉献。

廖文智用行动诠释了何谓无私付出,为教育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孩子就读班B结缘加入家协
廖文智接受本报《校园我“董”》专访时表示,他虽不是班B校友,但他的孩子都送到班B就读;也因如此与班B结缘,并在1999年加入家协担任理事。

他接着于2001年出任家协副主席;隔年出任家协主席和加入董事会。
由于董事会同仁对于他的付出备受肯定,因此过后再担任副董事长,并在前任董事长刘守仁届满卸任后,在2013年一致被推举为董事长。

他坦承,当初接任董事长职时深感责任重大,对自己也没有太大的信心,一边战战兢兢、一边学习地做好董事长职责。
“不过,我很幸运能获得理事给予的配合,才能让班B有如今的蜕变。”

首次义演:筹获600万建综合楼
廖文智指出,他当初接任董事长职,眼见班B的学生逐年增加,更需要有合适和舒适的教学空间,也因如此就在隔年发动筹建综合楼。

他说,第一次义演就筹获到600万令吉,也成功让综合大楼顺利在2014年动工,并在2016年启用。
“我也在2015年成立文智学堂,成为了班B当时候的弟子规学堂;如今也是学生、教师,甚至教育局官员重要的会议或活动空间。”

第2次义演筹获300万提升礼堂
廖文智表示,该校的礼堂多年未进行提升,考量到社区需求和全校师生需要一个更合适的礼堂环境,因此于2017年决议提升大礼堂,将礼堂提升为冷气化和增添现代设备,以达到“礼堂养校”目标。

他说,当时的第二次义演,也成功筹获300万令吉为礼堂进行提升工程,并在2019年6月正式启用。
他直言,董事会当时拍板定案提升礼堂,看在今日是明智的决定,尤其班B的礼堂是全巴生容纳最多桌席的学校礼堂,因此出租率相当不错。
“由于我校的占地非常大,因此也规划处停车位,可停放的车位就有380个。”

第3次义演筹获200万提升基设
廖文智指出,由于现有的学校篮球场已残旧,且面对日晒雨淋,因此董事会就决议第三度举办义演,即建有盖篮球场,并且还会设乒乓室、会议室、家协及校友室。
他说,这第三次义演于去年成功举行,也筹获200万令吉。

他指出,由于面对官方程序问题,校方和董事部仍在积极地跟进中,盼这问题解决后能顺利动工。
“我相信,有盖篮球场落成启用后,有助于让学生能在国际标准的篮球场进行运动,无需再面对大太阳暴晒或雨淋。”


设展览室展出优秀作品
廖文智在争取为班B打造更好校园硬体设备之余,也非常关注该校学生的学术、课外活动等表现。

他欣慰,班B在学术上的成绩有卓越提升,在课外活动和体育比赛中也有斩获佳绩。
他说,班B还被列入2025学校转型计划,因此在时任校长的协助下,还特别设了“小小达文西”展览室,展出学生优秀的作品。

“每当有教育官员或友校代表参访班B时,我们都会带领他们到小小达文西展览室参观,他们都对班B学生的作品表示称赞。”
+++
学生人数递减或改全日制
由于班村近年来面对人口流失,年轻人外移现象,班B也面对学生人数近年来递减问题。
廖文智坦言,这问题并不是班B面对而已,而是华裔社会生育率下跌,所以许多学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他说,该校目前学生人数约1650人,若未来几年持续下降,董事会会争取让班B改为全日制。
“班B目前是上下午班制,若学生人数持续下降,我们就会争取改为全日制。”
廖文智指出,班B校舍如今趋近完善,整体的校园环境相比10年前大有改变,许多校友返回母校时都惊讶,母校竟有巨大蜕变,并且大为赞赏。

他不讳言,班B能有如今规模和变化,都是有赖于三机构理事的付出和社会大众给予的支持和捐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今年迈入百年历史的乌鲁冷岳呀吃十四哩华小,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教育路途上发光发热。目前,担任董事长第10年的罗志昌延续“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精神,在这所位于郊区的百年学府,持续前往“小而美、小而乐”的方向前进,以教育培育出快乐学习的莘莘学子。
罗志昌自2003年起进入家教协会,从担任财政到副主席,2005年从副主席一职担任主席,直到2015年接任为董事长,这22年来都以不同身分亲身投入与参与学校的发展,见证多年来的校园变化和文化塑造。
恰巧的是,在100年校庆的这一年,也是罗志昌担任董事长满10年之期。

打造“小而美、小而乐”学习天堂
无论是在家协还是在董事会,罗志昌都希望打造出“小而美、小而乐”的学习天堂,培育出品行好、有礼貌、有纪律、有活力、勇于尝试的学生。
他坦言,该校人数少,而且坐落在郊区,很难跟大型学校竞争,但小型学校仍有一定的优势。
“一班只有20多名学生,教师都能叫得出每名学生的名字,跟上他们的学习进度。而且,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术活动,我们并不只是注重学业,也希望培养出学生是保持活力,有创意的精神面貌。”

他强调,一个孩子的成长,人格和学术都必须要被照顾好。
“在小学阶段,如果养成好的生活态度,积极自我提升,那孩子的成长阶段就不会成大问题。”

原名养志学校 迁现址后易名
呀吃十四哩华小于1925年创立,初始校舍是位于河背大街门牌40号的店铺,原名为养志学校。
1951年年初,政府实施新村政策,学校因而搬迁至现有的校址至今,并易名为呀吃十四哩华小。
呀吃十四哩华小位于郊外地区,学生从一开始只有30多人,直到90年代创高峰,达到大约430人;惟随着年轻人逐渐迁离呀吃到其他城市,在人口外流的情况下,进入该校就读的学生也随之降低。

友族学生占近半
学校共有16名教师,今年开设6班,每个年级各一班;目前有156名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华裔占53%,其余有多达47%是非华裔。
罗志昌表示,附近的呀吃18英里中华华小即将于今年6月搬迁至安邦班丹,该校现有的学生也会转校至呀吃十四哩华小继续求学。
他指出,呀吃十四哩接下来数年将会兴建7000个住宅单位的房屋发展项目,因此他预计当地在未来10年会增加人口,届时教育需求提高,该校的学生人数也会因而增加。
学生虽少却设备齐全
校园面积占大约3.09英亩,4层楼的校舍巍然矗立于当地较高的地势,环境优美;近看有绿色草场,远眺有高山,是郊区小学生面对大自然快乐学习的学堂,也是梦想起航的学府。
罗志昌指出,虽然学生人数少,但学校设施齐全,设有图书馆、科学室、电脑室、视听室及礼堂等。
“本校早于20年前(2005年)就设有精明教学设备;2010年也为每一间课室设置储物柜(locker),减少学生书包的重量。”
2004年9月,学校5间校舍因遭白蚁侵蚀而被鉴定为“危楼”;在政府、善心人士和各方努力之下重建校舍,4间新教室完工后,于2006新学年启用。
2009年,三机构筹建4层楼的教学大楼,2010年5月完工和启用。
在学校的22年来,罗志昌也曾发动提升厕所计划与重建食堂。

师生植百树绿化校园
呀吃十四哩华小今年庆祝主题为“百年耕耘·有你有我”的百年校庆,并展开一系列的庆典活动;现阶段也在全校种植100棵树木,绿化学校,培养学生爱护学校和感恩的精神。
“趁着100年校庆,我们种植100棵树木,让孩子浇水,延续‘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精神。”
罗志昌指出,该校将于4月18日(星期五),邀请教育副部长黄家和出席植树仪式。
5月10办校庆晚宴募款
此外,呀吃十四哩华小也将于5月10日(星期六),在校园举行盛大的百年校庆晚宴, 并且筹募100万令吉的建设和维护基金,用于学校设施的维护与改善。
他表示,该校每年的维修保养费用介于10万至20万令吉,而距离上一次的大型筹款已是大约15年前的事了。
逐步翻新科学室办公室图书馆
罗志昌指出,电脑室将会提升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课室,更换礼堂的电线。
另外,他透露,该校科学室、办公室及图书馆,接下来也会一步步地取得翻新。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