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焦點社區:斯里沙登花園
說起社區菜園,更多的人會聯想到是由住宅花園或有地房屋的社群居民打理,但其實只要善用空間,在組屋的社區菜園也能綠意盎然。
斯里沙登花園組屋居民協會就利用了組屋的一處荒地打造成社區菜園,不僅能夠自給自足,也能連接居民和周邊社區的關係。
該組屋居協主席蔣秀珍和財政勤納坦比表示,該社區菜園也是適逢該組屋聯合管理機構(JMB)的成立,在2018年打造出來的,當時城市菜園的風氣正起,梳邦再也市政廳(當時仍是市議會)也有意推廣社區菜園,於是數個活躍的會員就尋找了合適的地點,開闢社區菜園。
菜園前身非法垃圾堆
他們憶述,社區菜園的前身空間是不少人丟棄家庭垃圾和建築垃圾的草叢地。
為了善用空間,且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他們就向梳邦再也市政廳申請使用該土地作為社區菜園。
“我們都是自己花錢,用推土機,挖坑埋垃圾,清理現場和翻土,才有現在的景象。”
他們坦言,在社區菜園雛形成前,有些居民是反對的,但如今大家都樂在其中,並致力將該處打造讓教育年輕人和小孩認識植物的一個地方。
向博大學水耕種植
斯里沙登組屋社區菜園的佔地面積約0.25英畝,雖然看似不大,但植物蔬果的種類卻不佔少數,而且他們目前的主要產物羊角豆,就有超過百棵。
勤納坦比笑稱,其他的蔬菜如茄子,當地人多吃一天就會“膩”了,但是羊角豆天天吃都不會覺得膩,因此羊角豆才成了主流的產物。
至於其他的植物包括有小苦瓜(peria katak)、生菜、韭菜、水瓜、絲瓜、冬瓜、香茅、向日葵、大紅花及牽牛花等。
“我們不久前也和博特拉大學(UPM)學習了水耕種植,目前的收穫如生菜和小白菜,都很豐盛。”
使用食物渣堆肥
他們也有一個小小的香草園(Laman herba),種植有逾20種香草和香葉,包括薑黃、白色野牡丹、蘆薈、臭草、越南香菜、薄荷、香蘭葉、黑姜(kunyit hitam)、芒果姜(kunyit mangga)、鱷嘴花(belalai gajah)、穿心蓮(hempedu bumi)、假蒟或稱羅洛胡椒(daun kaduk)、扇葉榕(mas cotek)、狗頭七(sambung nyawa batik)及牛至(Oregano)等。
蔣秀珍和勤納坦比表示,他們在種植的過程中,並不會使用化學藥水,使用的肥料也是食物渣堆肥,並且有對外出售他們製作的食物渣堆肥。
“這些剩食都是來自組屋居民,大家會把可堆肥的剩食,如蔬菜和水果皮放在菜園的籬笆(指定處)。”
成功養殖非洲魚和黃鱔
斯里沙登花園組屋也被稱為魚兒組屋(Flat Ikan)。
勤納坦比說,其實是博特拉大學之前的水產生物學部的活動區域就在該組屋的附近,人們為了方便就稱該組屋為“魚兒組屋”,即便該學部現在已經搬走了,但該稱呼被留了下來。
如今,魚兒組屋的社區菜園也有魚了。
他們在不久前,嘗試在社區菜園中養殖非洲魚和黃鱔,併成功的完成了首次收穫。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批的非洲魚也誕下了不少的後代,讓養殖魚的工作,得到了持續的發展。
擬優化菜園
蔣秀珍和勤納坦比分享道,他們接下來是和相關單位接洽及學習技術,以打造蘑菇屋,並且升級社區菜園內的雨水收集系統,以及進一步的優化,嘗試使用太陽能發電在社區菜園進行照明和系統的運作。
“我們也會和不一樣的團體合作,尤其讓孩子學習種植,認識植物,培養孩子對種植的喜愛,畢竟現在有的小孩並不認識現實真正的植物長什么樣子。”
向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前進
該社區菜園也盡力的向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前進,包括第一項(SDG1,消除貧窮)、第二項(SDG 2,終止飢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永續農業)、第三項(SDG3,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人群的福祉)、第四項(SDG 4,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第十一項(SDG 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以及第十七項(SDG 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該社區花園也與多個單位合作,除了市政廳,和大馬農業研究與發展研究所(MARDI)及博特拉大學的互動並不少。
蔣秀珍透露,該社區菜園也是斯里沙登前州議員茜蒂瑪利雅的放鬆基地,因為後者以前在感到壓力大的時候,就會該社區菜園走走,欣賞太陽花,並且讓自己靜下心來。
記者到訪社區菜園時,居協成員張桂英、諾麗菈和樂楚妮也在菜園忙活,小小的菜園,盡顯三大民族的和諧氣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