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都会观点

|
发布: 3:21pm 10/10/2024

黃文民 · 談一談街訪際遇

作者:黄文民(本报记者)

身為社區報記者,在撰寫地方性新聞時,我們經常要前往社區明察暗訪或進行街訪,向當地民眾、商家、小販等人收集資料,這也算是“聆聽民聲”或“聽取民意”的一種。

ADVERTISEMENT

我們一般上是採用直接登門(並無事先聯繫)的方式,所以在採訪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情況。

世態炎涼,人心險惡,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對受訪者而言,要與一名素未謀面的陌生記者回答提問及發表看法,甚至是提供姓名及頭像照供刊登,想必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這麼做的。畢竟,我(記者)與他們(受訪街坊)沒有利益關係,他們是沒有義務接受我的採訪的。

因此,我們是也時常遇到被拒之門外的情況,對於這點,我是理解及尊重的,也不會強行要求他們接受訪問。

當然,我也曾遇過一些棘手的街訪情況,包括被受訪者惡言相向、商家或小販對著我大喊他們並不得空,讓我勿要阻礙他們做生意。對於這點,我是感到非常無奈的。

因此,每每在需要尋商家做訪問時,我都會觀察他們是否在忙著幹活(招待顧客或打理生意),若是的話,我就會先站在一旁,等他們忙完後才上前表明來意,以免打擾他們做生意。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商家及小販是願意一邊做生意,一邊回答我的提問及分享看法。

總得來說,我非常感恩在我入行的這數年來,願意讓我採訪的受訪者。謝謝你們騰出時間,接受我的採訪,讓我可以撰寫新聞時有充足的資料及內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