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都会观点

|
发布: 5:26pm 05/10/2024

华人穆斯林

各族和谐交融

恐伊症候群

华人穆斯林

各族和谐交融

恐伊症候群

謝仲洋 · 如何看待改“伊”華人

作者:谢仲洋(本报作者)

改信伊斯蘭教的華人,向來予華人社會一種“變成馬來人”的神秘色彩。

ADVERTISEMENT

最顯著的刻板印象,莫過於男性要蓄鬍子、女性要包頭巾遮體,平時出門不能短褲短裙,更不能吃豬肉、喝酒、買萬字、死後只能下葬在州宗教局認可的伊斯蘭墓地,不能享有後代子孫拜祭供奉的香火等。

究竟改“伊”了的華人,是否就此徹底失去了血統裡的華族“根”和文化,而他們與華人社會的聯繫,就像斷了線的風箏?

其實從以前開始,國內華人穆斯林協會都相當積極推廣與華人社會的文化連接,比如在慶祝農曆新年、端午節、中秋節與冬至等,不涉及到華人宗教與民間信仰的節慶,都會邀請中文報進行大篇幅的報道。

不過,近年來隨著國內宗教主義的抬頭,尤其是伊黨的坐大和其領袖不時發表的極端與保守言論令非穆社會反感,使得政黨政治幾乎主導甚至把持了伊教,這是讓人感到遺憾之事,也可明顯見到華人穆斯林協會的姿態,從過去的高調漸轉為低調,從而避開無謂風波。

讓我意外的是,在星洲日報大都會臉書專頁貼出了巴生華人穆斯林清真寺,於9月杪配合中秋首次舉辦面向包括非穆斯林群體的開放日,鼓勵到訪者穿著漢服參與其盛,並安排在華穆寺範圍賞月吃月餅的文化交流新聞報道,帖文留言竟有截然不同的反響,包括憤怒表情。

網民的這些最直接批評與挖苦,在在顯示了對“強勢主義”和伊黨“神權化”的不滿,並衍生至對伊教的抗拒和排斥、甚至

這種由政治產生的宗教與族群矛盾及對抗,一直在我國各族的思維中蔓延滋長,對各族和諧交融只能有害無益;最終得益的只有操縱種族與宗教議題的政客收割上位。

期許巴生作為多元宗教的寶地,華穆寺能扮演啟迪民智的角色,讓華人群眾願對改“伊”的華穆,有過全新的看法。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