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都会观点

|
发布: 5:26pm 05/10/2024

华人穆斯林

各族和谐交融

恐伊症候群

华人穆斯林

各族和谐交融

恐伊症候群

谢仲洋 · 如何看待改“伊”华人

作者:谢仲洋(本报作者)

改信伊斯兰教的华人,向来予华人社会一种“变成马来人”的神秘色彩。

ADVERTISEMENT

最显著的刻板印象,莫过于男性要蓄胡子、女性要包头巾遮体,平时出门不能短裤短裙,更不能吃猪肉、喝酒、买万字、死后只能下葬在州宗教局认可的伊斯兰墓地,不能享有后代子孙拜祭供奉的香火等。

究竟改“伊”了的华人,是否就此彻底失去了血统里的华族“根”和文化,而他们与华人社会的联系,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其实从以前开始,国内协会都相当积极推广与华人社会的文化连接,比如在庆祝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与冬至等,不涉及到华人宗教与民间信仰的节庆,都会邀请中文报进行大篇幅的报道。

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内宗教主义的抬头,尤其是伊党的坐大和其领袖不时发表的极端与保守言论令非穆社会反感,使得政党政治几乎主导甚至把持了伊教,这是让人感到遗憾之事,也可明显见到华人穆斯林协会的姿态,从过去的高调渐转为低调,从而避开无谓风波。

让我意外的是,在星洲日报大都会脸书专页贴出了巴生华人穆斯林清真寺,于9月杪配合中秋首次举办面向包括非穆斯林群体的开放日,鼓励到访者穿着汉服参与其盛,并安排在华穆寺范围赏月吃月饼的文化交流新闻报道,帖文留言竟有截然不同的反响,包括愤怒表情。

网民的这些最直接批评与挖苦,在在显示了对“强势主义”和伊党“神权化”的不满,并衍生至对伊教的抗拒和排斥、甚至

这种由政治产生的宗教与族群矛盾及对抗,一直在我国各族的思维中蔓延滋长,对只能有害无益;最终得益的只有操纵种族与宗教议题的政客收割上位。

期许巴生作为多元宗教的宝地,华穆寺能扮演启迪民智的角色,让华人群众愿对改“伊”的华穆,有过全新的看法。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