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已經成為現代人表達不滿、尋求解決方案和引起關注的重要平臺。當人們遇到不滿、困擾抑或是想要譴責、吐槽某些人時,他們通常會選擇發帖或分享動態,向廣大的網絡社區傾訴自己的感受和意見。
ADVERTISEMENT
在遇到不公之事時,尤其是弱勢一方遭遇不公平待遇時,利用這類群體的力量去諷刺、批判、打擊強勢的一方,為他們取得公義,能協助弱勢一方取得更平等的待遇。
無可否認的是,這種方式也很容易被濫用,像不少發佈者都持著“先上網先贏”的想法,在未釐清自己是否也有過錯時,試圖讓對方成為網民討伐的對象,但如此也很有可能讓自己變成被公審的對象。
日前,沙沙蘭一家小販中心的顧客與女攤主疑食物售價問題發生爭執,女攤主準備轉身離開時,女顧客出手拉扯女攤主頭髮,一旁身材壯碩的“猛男”還協助摁著女攤主的頭,之後一把推到女攤主,還怒視倒下的女攤主。
我還記得事件發酵的那一晚,我的臉書社交賬號,充斥著女攤主與那對男女的視頻,更有許多網民為女攤主抱不平,製作各種梗圖數落、攻擊那對男女。
令人感到頭皮發麻的是,網民居然有本事,在社交媒體上搜索到那對男女的社交賬號,才發現原來那對男女是一對夫妻,甚至兩人從事什麼職業,都被網民“掘地三尺”給挖出來,所有隱私都被一一攤在陽光底下。
寫這篇文不是要說誰對誰錯,僅僅只是要探討網絡公審的力量,它的力量讓弱者的事件在短時間內得到關注,加速“懲罰”的程序。無需經過冗長的報案、審訊、裁決的程序,就能讓施壓者“惡有惡報”。
但我想問的是,你們覺得這樣的網絡生態健康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