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社區:巴生印度街橋
(巴生2日訊)巴生王城市政廳耗資450萬令吉市區美化計劃下,其中一環的印度街橋行人走道,至今只蓋上“兩片涼篷”充場面,遭國盟巴生新城州選區服務中心主任拿督陳健達抨擊為敷衍人民的“做樣子”,讓市民有被愚弄和欺騙的成分。
也是巴生民政黨副主席的他日前與助理洪裕慕到場巡視指出,很明顯施工單位是在接獲其於6月19日召開新聞發佈會的消息後,趕緊安排工友在當天安裝兩片涼篷敷衍了事,用來搪塞反對黨輿論,因為距今近一個月半以來,再無見到動工安裝其他涼篷的跡象。
ADVERTISEMENT
他指出,所安裝的兩片涼篷材質各異,一片是類似家用與工業用篷頂的較耐用與省錢材料、另一片則是較為美觀,但耐用度卻不比一般篷頂的質料,讓人懷疑當局為何不統一採用規格。
拆除後應儘快裝新涼篷
他促請有關單位應認真看待攸關民眾的基礎設施,在把原有還可遮風擋雨的舊涼篷給拆除後,應儘快安裝新涼篷,以方便行人使用行人道越過巴生河。
“否則只是浪費花大錢提升基設的原意,並乖離大張旗鼓鼓吹和推動巴生低碳城市、鼓勵無碳出行的宗旨。”
他說,施工隊在6月15日的項目竣工期後才“加快腳步”,為印度街橋的人行道逐漸安裝新涼篷和進行粉刷,但之後卻“杳無音訊”,徒剩兩片“孤獨”涼篷蓋在銜接巴生北區巴剎街這端;另一端印度街行人道則還是“開天窗”,行人得承受日曬雨淋的苦惱。
他強調,再度揭露橋上行人道涼篷工程遙遙無期的事實,並非無事生非,而是因超過了預期的竣工期。
“在維護公眾利益原則下前去視察‘驗收’。畢竟這座接近1公里的大橋行人道,應要有基本的涼篷,才能展現一座宜居城市的要素,而非光喊口號。”
勿“拼業績”頻開罰單
另外,陳健達促請市廳執法官員不要為了“拼業績”,趕上每月受規定的“關鍵績效指標”(KPI)目標,而過於頻密執法向商家與民眾開罰單,讓市民對市政府的這番擾民舉動大為吃不消。
他重申,人民尚有繳交執照費和產業門牌稅,市廳不應一味為了增加收入,而通過開出大量罰單的罰款,拿人民開刀。
他質問市廳的ISO質量管理認證有什麼稽查方式與基準,並要市廳交待,究竟有何機制懲處那些“跑路”,而導致工程爛尾的不負責任承包商。
顏友鷹;涼篷換材質
月中恢復安裝
巴生市議員顏友鷹受詢時表示,市廳官員告知,涼篷材質目前處於從金屬鋅板更換至聚碳酸酯的階段,預計在本月初獲得批准後,會在8月中恢復展開安裝工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