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灵再也28日讯)肝肠胃内科高级顾问廖泓睿医生以“军队”来形容免疫系统,负责防御外来病原体。
“因此,当免疫系统出现失调时,就如同‘叛军’,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继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ADVERTISEMENT
线上线下吸引约650人观看
廖泓睿昨天在星洲日报《医识力》主办的实体讲座“反复腹痛腹泻血便─比癌症更棘手的炎症性肠病”讲座上,如是表示。这场讲座吸引约200名现场观众参与,同时在医识力脸书上观看直播的读者更一度达到450人。
廖泓睿医生及饮食治疗师张嘉俊联决主讲,与读者分享关于炎症性肠病(IBD)的重要讯息;饮食治疗师陈依婷担任讲座主持人。此次活动得到吉隆坡班台医院的赞助。
廖泓睿指出,IBD主要分为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两者均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尽管IBD病例不断增加,但其激增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经济发展、吸烟、饮食习惯(特别是加工食品和高脂肪饮食)、广泛使用抗生素和塑料污染等因素有关。
IBD或影响心理生活质量
他指出,IBD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和生活质量下降,患者可能经历腹泻、便血及腹痛等症状,并可能伴有焦虑和忧郁等心理问题,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及早就医、精密追踪和药物控制。
“IBD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对心理和日常生活带来重大挑战。患者可能经历频繁的腹泻、便血、腹痛、发烧、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并可能伴有疲劳、焦虑和忧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IBD的长期并发症包括频繁住院和手术等,这会对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生活质量及怀孕等方面造成影响。而通过有效的治疗和避免并发症,患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减轻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张嘉俊:均衡饮食减IBD风险
张嘉俊说,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与IBD风险增加相关,而精制糖和肥胖症更是IBD的重要风险因素,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肥胖或高脂肪饮食则可能增加炎症风险。
他建议大家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对于降低IBD风险至关重要。
“通过与医生和饮食治疗师合作,患者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有效管理IBD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