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那一年,是黃冠鴻經歷生死關頭;一場意外事故,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如果不是堅強的意志,還有家人、朋友支持及教練耐心指導,一路堅持至今已10年的復健,他從跌倒地方重新站起來,為自己創造奇蹟,重拾自由。
那一年,是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日子,受傷後面對四肢喪失行動能力,醫生判斷他無法像正常人站起來或步行,終生坐輪椅是最壞結果。但他不服輸,沒有放棄自己,不信命運開他玩笑,於是積極參與復健,過程很辛苦。現在不但能讓他站起來,甚至靠柺杖慢步,上下樓梯也不需要別人幫助。
ADVERTISEMENT
黃冠鴻目前已51歲了,和家人住在蕉賴皇冠城,10年前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一名健身教練楊閎淵。對方根據他的傷勢設計了一套治療項目,透過運動科學(Sports Science)進行復健,一星期3次,每次1小時,不知不覺走過10年漫長復健路。
“用10年做復健心得,我是覺得復健有做有效,沒做就沒效。我有想到如果下半生坐輪椅,等於失去了自由,為了自由不會間斷,所以要一直做下去。”
醫生說不可能再站起來
“開始復健的首3年,我認為是最艱苦的,曾經一度想放棄,因為意外身體頸椎神經損傷,進行復健過程的辛苦不是每個人可以理解。後來,教練細心開解和支持,忍受痛苦而堅持到底,盡最大努力去克服。”
“我記得受傷入院那段日子,逃不過情緒低谷,會產生無助感和絕望情緒,因為太突然的變化,尤其是躺在醫院病床,身體四肢像癱瘓,毫無反應。換著其他人都難以接受,那時候醫生都說我是不可能再站起來。”
住院時獲父照顧鼓勵
為妻小不能自暴自棄
黃冠鴻表示,未出事之前,他是從事供應商,惟一時之間家庭重擔忽然落在妻子身上,孩子當時又小;作為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一想到他們,他不可以讓受傷後的人生陷入至暗時刻。
“尤其是我父親,在醫院期間對我的照顧和鼓勵,更加不能自暴自棄。”
黃冠鴻住院半年後返家休養,期間也有進行物理治療,回去醫院複診時,他站在醫生面前,連醫生都認為是奇蹟。
康復程度僅60%已滿意
“由於意外造成頸椎受傷影響手腳,能站起來也不代表康復,直至找到目前教練的幫助,對我四肢改善有很大改變。雖然傷後康復程度只有60%,看到自己經過多年復健逐步改善,其實感到很滿意。”
他認為,當年發生的意外事故無法控制,這個惡夢不幸發生在他的身上,除了面對,也只有面對。
復健須有毅力堅持
“我不選擇逃避,因為逃避也不會改變事實,所以遭遇類似情況的患者也不要放棄,奇蹟是自己創造。我由不被看好到可以站起來,現在還可以走動,不是靠別人,是要靠自己。”
“我理解復健之路會走得辛苦,我是過來人,深深體會復健是需要毅力和堅持,只要告訴自己全力去復健,堅定下去,不可能也許會變成可能;如果放棄了,那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他說,不同的人在復健心路歷程不一樣,過程也不一樣,但是心態是一致,必需有毅力和堅持。
血癌女復健後脫胎換骨
受激勵不向病魔低頭
黃冠鴻接受復健期間,最令他留下深刻勵志個案,是一名患有血癌的年輕女子,也是經過他的教練指導進行復健,身體狀況不但越來越好,還參加馬拉松比賽,不向病魔低頭。
“她是一名鋼琴教師,年紀輕輕不幸被血癌纏身,在教練指導復健下已有6年了,當初看到她辛苦鍛鍊,不是每個人可以捱得到,透過復健改善健康,如今脫胎換骨。”
“這個健身教練和其他健身中心教練不一樣,他會深入瞭解我們的情況,然後設計一套適合活動能量項目,改善我們肌肉力量與耐力、心肺功能、身體靈活性與協調性等,治療效果不錯。”
教練對症下藥助改善身體
他指出,他就這樣鍛鍊,教練讓他明白,改善身體不是藥物,而是自己,復健核心概念以人為本,最終希望幫助患者回歸正常功能。
“我雖然不是100%復原,不過我現在和正常人無異,可以過正常生活。”
“教練的健身中心,除了幫助健身愛好者練就完美身材,有不少如中風人士、韌帶斷裂和脊椎側彎等患者,透過他的運動科學改善了身體,在蕉賴、加影一帶唯一一間為患者提供鍛鍊的地方。”
黃冠鴻表示,一些患者曾在其他健身中心鍛鍊,但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健身導師並沒有針對患者的情況對症下藥。
“我的教練會了解患者問題,提供合適的有氧運動,就像我的胞弟有負面情緒,自從跟隨教練鍛鍊,人也變得開朗,不時和教練及其他學員參加鐵人或馬拉松比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