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庭傑·65歲·馬六甲人·退休人士
約8年前,我開始接觸腳踏車的運動。當時是因為兒子買下了一臺腳踏車,結果買了就將它擱在一旁從未騎過,而我也在這個機緣下,展開了騎行的日子,慢慢就愛上了。
ADVERTISEMENT
在騎腳踏車初期,經常都是獨自一人,後來得知附近有人也和自己一樣有騎腳踏車,隨即參與了他們的車隊,一起展開騎行的旅程。

在堅持騎行的這些日子,我發現到自己的身子也變得靈活輕盈,整個人都神清氣爽,困擾自己多年的高血壓問題,也獲得很大的改善。不僅身材方面也越來越健碩,還能夠盡情地吃自己喜歡的食物,為此感到高興。
從接觸騎行運動以來,我從開始的一輛腳踏車,到如今已擁有不同類型的腳踏車,腳踏車的種類繁多,不同在於它們的功能,登山或道路使用的腳踏車類型自然也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車型對於騎行體驗至關重要,因為不同類型的車輛適合不同類型的路況和騎行環境。若是使用合適的腳踏車,在騎行期間也會相對輕鬆。

雖然騎行是一項愉快的運動,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安全意識。若在騎行時用力不當,可能會造成受傷,或導致腳踏車的磨損。
在馬路上騎行時,我們都會盡量安裝側鏡,如此一來,能夠掌握後方的交通情況,我也要奉勸喜歡戴耳機聽音樂的朋友,儘可能不要戴著耳機在馬路上騎腳踏車,否則有可能沒辦法注意到後方車輛的鳴笛聲,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近年來,我曾參加歷時27小時騎行400公里的挑戰,這是一項考驗耐力和毅力的活動,在騎行的過程中,路況並不總是平坦的,有時會遇到陡坡和顛簸路段;這時候,就要依靠隊友相互照應,彼此提供助力,才能完成這個長途的征程。
在騎行的過程中,必須事先確保自己有充足的睡眠以及喝足夠的水,若是在過程中用力過度,或缺乏喝水,容易導致肌肉抽筋。我始終鼓勵他人,多參與騎行和其他健康運動,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和心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麻坡13日讯)一次的台湾环岛骑行,让53岁的潘志雄萌生在我国半岛环岛骑的念头,并与一群骑行爱好者们共同推广“骑脚车去旅行”的理念。
潘志雄是在昨日中午,与14名骑行爱好者浩浩荡荡骑着脚车抵达麻坡,在麻坡景点及贪食街享用美食与打卡后,继续南下行程。
这群来自彭亨、森美兰州、马六甲及柔佛各地的骑行爱好者,于3月1日从吉打骑往玻璃市,再南下沿着海岸线骑行,预计在3月14日抵达新山邮政局前的“零”里程碑,路程全长超过1300公里。

潘志雄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透露,他在去年首次计划环岛骑行时,就有5名骑行爱好者参与,一起沿着东海岸骑行,全程超过1400公里;今年队伍则壮大到15人,并改在西海岸骑行。
“我国半岛沿海的风景非常漂亮,还有许多少为人知的特色景点,都很值得推广,所以我们想边骑行边欣赏美景,借此推广骑脚车去旅行的活动。”

他指出,在我国骑行环岛的费用便宜,只需支付住宿费及用餐费用,其余时间都在骑行及拍照打卡等。
“当然,我们也在社交平台分享照片、适合骑行者入住的地点、美食及各种景点,让更多人也能骑脚车去旅行。”
他透露,我国有一些地方有“零公里”里程碑,包括麻坡,而他与队伍会寻找这些里程碑合照,并以新山邮政公司前的“零”里程碑为终点。


潘志雄的团员年龄介于40到60多岁,行程中还有一名77岁的骑行爱好者陪骑2天。
询及东西海岸的差别,他指出,东海岸风景很是漂亮,但垃圾比较多,西海岸则是道路车辆较多,路况也有待改善,而在我国骑行,必须要耐得住炎热的天气。

他补充,国内其实有人骑脚车环岛旅游,惟都以数人的小团队进行,15人的环岛团队在国内相信是第一次。
“无论如何,骑脚车去旅行的理念值得被推广,让更多人组织团队,一起在国内环岛骑行旅游。”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