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躉是海洋中的一種名貴珍饈,是石斑魚中體積最龐大的魚類,體積可重達400至500公斤,每次漁船捕獲大龍躉回來,就會獲得餐廳業者以高價競標。
報道:莊舜婷<br/>攝影:黃冰冰
ADVERTISEMENT
龍躉是海洋中的一種名貴珍饈,是石斑魚中體積最龐大的魚類,體積可重達400至500公斤,每次漁船捕獲大龍躉回來,就會獲得餐廳業者以高價競標。
惟隨著龍虎斑的面世,龍躉已開始出現走下坡趨勢,不管是野生或養殖的龍躉都非常少見。如今龍躉最主要的用途是與老虎斑配種,繁衍下一代的龍虎斑。
配合甲辰龍年的到來,《大都會》社區報記者在吉隆坡水產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陳加豪和技術人員楊淳享的帶領下,前往吉膽島的養殖場,窺探“深海巨龍”龍躉的面貌。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楊淳享:星斑魚價比龍躉更高
也是馬來西亞海魚養殖公會秘書的楊淳享受訪時表示,龍躉的體積在石斑魚中最大,但星斑魚的價格卻比龍躉更高。
“龍躉可重達400至500公斤,每當漁船捕獲龍躉回來,餐廳業者就會去標價,最高紀錄有400至500公斤,但近幾年只有200至300公斤。”
他說,因為珊瑚島礁少,野生龍躉在西馬是越來越少,但在東馬的海域資源相對比較豐富,龍躉也在澳洲、昆士蘭地都有出現。
籲學術研究養殖應付需求
如今野生龍躉越來越少,楊淳享呼籲進行更多學術研究,同時政府應下放更多撥款在水產研究,否則下一代恐面臨沒有水產可吃。
“我國的水產業,目前是野生和水產養殖各一半,來應付國人的需求。”
他指出,水產養殖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學術研究很少,雖然很多魚場都有魚母、魚卵和魚苗,但很多近親交配的問題,因為已經沒有辦法獲得原生種,從魚場養大後來做魚母,近親交配後就會出現畸形問題,這與人類相似,近親交配會有智障兒。
他說,畸形的龍躉就會導致成長緩慢,更嚴重的後果是導致養殖產量大減,但野生海產量也沒有提升,慢慢演變到最後吃不到魚。
“我是沙巴大學水產系本科畢業,我國很少有專門針對龍躉的學術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非洲魚、金目鱸魚、淡水魚等,海水魚相對比較少,我們算是盡一分努力,只有本地自己培育才有得做魚苗,養殖戶才有得養。”
他說,只要在海域上捕獲龍躉,都是直接被餐館買去烹煮,還來不及通知科研隊,那條龍躉已經進入人們的肚子。
“因此,我們能研究的學術資料很少,只能依靠外國的文獻資料。”
他呼籲,漁夫若捕獲龍躉,可聯繫科研隊看有沒有興趣進行研究,研究其生物體統、骨骼等,可待研究之後才烹煮;我國很多大學都設有水產養殖系,可以有更多資料來完整學術研究。
野生VS養殖 口感有差別
楊淳享指出,在大馬進行龍躉魚卵孵化的業者不多,早期80年代的魚場都是進口魚苗,後期在2000年開始比較普及化在本地做魚苗,這些魚苗適應本地環境來培育。
“我們從13年前開始養殖龍躉,龍躉的壽命一般上30年不是問題,體積處於400至500公斤,但是文獻上,沒有學術證明龍躉可存活多少年。”
他表示,就算龍躉體積龐大,也並不代表年長,它們吃得多、吃得好,囤積脂肪,就長吃成這麼大隻。
野生魚有香味 口感不比養殖魚好吃
他指出,野生魚和養殖魚,差別在於口感,野生魚有香味,因為魚吃的東西不同,養殖魚的脂肪比較多,吃起來的口感不同,蒸煮後有油香味,人們會說海魚好吃是因為本身精華就在所進食的食物不同,但以口感來說不比養殖魚好吃。
“野生魚在海里什麼東西都會進食,但養殖魚只吃配方飼料和小雜魚。”
他指出,水產養殖的永續性是不再鼓勵讓小雜魚來飼養,因為魚粉可以製作出更多配方飼料,人類才繼續有魚可以吃;如果繼續捕抓小雜魚,野生魚就沒有東西可吃,也沒有機會長大,最後也會變成養殖魚的飼料。
他認為,環境保育和學術貢獻必須提升,因為已經來到一個關卡,大馬的海域越來越少,基本上是靠泰國、印尼的魚,但也不夠供應。
目前趨向養殖龍虎斑
他也指出,目前比較少人養殖龍躉,趨勢是轉向龍虎斑,但要有龍虎斑,也必須要有正常的龍躉,否則配種出來的基因也會比較弱。
“目前龍虎斑還沒有出現自行交配繁殖的案例,仍需依靠雄性龍躉與雌性老虎斑配種繁殖,等魚母受精後將卵子孵化,受精過程不到5分鐘。”
他表示,我國龍躉的魚苗都是來自臺灣,如果用龍躉來繁殖,但都是近親。而且龍躉比較難自行繁殖,因為長時間一直在性別轉變。
“如今很難找到野生龍躉,因此要繁殖龍躉也難,都是近親交配,那些拖網漁船捕獲體積大的野生龍躉,回來都已經死了。”
他指出,一般上的石斑魚都會性別轉變,龍躉也不例外,若是要進行人工繁殖,就要看其性別,如果大部分是雌性,沒有雄性的精子是無法與老虎斑進行配種。
他說,若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將龍躉“人工變性”。龍躉在性別轉換時有一個轉變期,即非雌或雄。所謂人工變性,就是把正在轉變性別的龍躉,刺激荷爾蒙“倒退”回去原本的性別。
他表示,龍躉算是雌雄同體,但雄性不一定會一直有精子,因此也推出新技術,把龍躉精子冷藏起來,待要進行配種時解凍,放入老虎斑的卵子,證明可以成功受精。
龍虎斑已取代龍躉
他表示,如今市場上要刻意找龍躉吃的人已比較少,養殖者說沒有市場,吃魚者則說沒有魚可吃。
他說,之前龍躉比較流行,近年都是龍虎斑的天下,龍虎斑在2006年面世,其沙巴大學的教授成功配種,當時他還是大二生。2013年開始市場普遍,2016年起開始普遍吃大隻龍虎斑,從那時起,龍虎斑已經取代了龍躉。
“其實龍虎斑會被配種出來,也是因為我國的龍躉不會自行產卵,教授才會進行配種研究。”
他表示,若是以肉質來說,當然是龍躉比龍虎斑好吃,因為皮厚,魚唇、魚肝、魚腸等,全都可以吃,最主要還是吃魚皮。
他指出,除了龍虎斑,龍躉目前還可以與老鼠斑混種,成為龍鼠斑,當然也有其他可能性,但還沒相關研究。龍躉混老鼠斑被稱為皇帝鼠,老虎斑混老鼠斑就成為皇后鼠。
魚鱗圈數知龍躉多少歲
“我們所飼養最大隻的龍躉有70至80公斤,我所觸摸過最大隻的龍躉有120公斤。”
他指出,若要知道一隻龍躉多少歲,是看魚鱗多少圈就知道多少歲,這與樹一樣。
他表示,野生龍躉的尾巴、鰭和鰓是黃色,也叫“花尾”,顏色很漂亮,花紋是雪花的斑點,但如果壓力時就會整條呈黑色。
“龍躉是懶惰動的水產,就導致很多寄生蟲在它的尾巴和麒生卵,就像整串葡萄,就一直吸附直到腐爛,如果它們摩擦導致魚鱗及魚皮破損,細菌進入就會侵蝕整條魚,很容易死亡,這就是龍躉的挑戰。”
陳加豪:養殖龍躉需時長
也是馬來西亞海魚養殖公會財政的陳加豪表示,該公司從2011年開始在吉膽島養殖水產,當時只有數排魚排,到後來越來越多,飼養個種類的水產,培苗及孵化魚卵。
他說,目前飼養數十隻龍躉,養殖龍躉的時間需要比較長,期間也有把龍躉賣出去,一部分則是保留作為繁殖用途,這些龍躉也要循環,因為老了也會面臨老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