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13日訊)隨著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忙於大掃除,使得回收物大爆增!其中,巴生中路“慈濟資源回收及環保教育站”在短短數天內,就回收約4噸的衣服。
每年臨近新春佳節,都是各大資源回收中心的“旺季”,惟位於巴生中路的慈濟資源回收及環保教育站也不例外,因此志工在這段期間都忙碌地將回收物進行分類。
ADVERTISEMENT
新衣服變賣後善款納入基金
儘管該環保站今年春節前的回收數量,不比冠病疫情前來得多,但短短几天內也回收了約4噸的舊衣物,這還不包括其他回收品。志工在整理衣服過程中,也發現許多無法回收的衣物如內衣褲等,令他們感到無奈,希望民眾勿將任何東西都往回收站丟,該處並非垃圾站。
當然,所整理的回收物中,也會發現許多“驚喜”,如還吊著價格牌的全新衣服,志工則會將這類衣服掛好變賣,將善款納入慈濟慈善基金內。
鄧翠瑩:鞋子床褥當“垃圾”處理
巴生中路慈濟資源回收及環保教育站志工鄧翠瑩受詢時說,每年新春佳節前一、兩個月,該環保站就會開始收到民眾大掃除後的舊回收物。
她說,今年也不例外,該站約去年12月就陸續收到各種回收物,當中以衣服最多。其餘物品包括書籍、洋娃娃、鞋子及床褥,還有一些無法再回收物件,只能當“垃圾”處理。
“其實,我們不收床褥和枕頭的,可偏偏有人還是會貪圖方便,直接將床褥和枕頭丟在站外;結果這類物品經日曬雨淋,變得汙損不堪,加重志工的工作負擔。”
她說,若比較新的鞋子,該站就會整理好變賣;不過,一般上收到的鞋子情況都比較不好,所以只能當垃圾處理。
“至於衣服方面,負責‘惜福區’的志工在挑選後,會定價和出售。但若品質較差的衣服,就會賣給衣服回收廠。”
市民應將回收物篩選分類
她說,市民需培養好公民素養,勿將不能回收的物品帶到回收站,並且必須自行分類,如紙、玻璃及塑料等,不能由志工代勞。
“環保是從家裡開始的,而非從環保站開始。環保站已設好分類區,所以市民在家做好分類後,再帶到環保站,放到不同分類區。”
她說,中路的慈濟資源回收及環保教育站已開設12年,市民處理環保物的態度已大大改善和進步,以往都是將回收物丟在大門口而已,尤其農曆新年甚為嚴重。現在,大部分市民都會接受宣導,下車將物品帶到環保站內回收。
“環保站外也掛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物品的布條,若市民首次到環保站,志工會給予宣導。”
購買慾降低致回收物減
同時,鄧翠瑩指出,今年回收物不比疫情前多,或因經濟問題,導致購買慾比以往降低,而且也因回收站越來越多,不是所有人都優先送來慈濟。
她說,若是在疫情之前,每年農曆新年前的可回收衣服是目前的雙倍之多。
“其實,通過處理回收物,可發現市民的購買慾和浪費程度嚴重,因不少衣服都是全新的,連價格牌都還未拆除。這些人一般都有‘衣櫃裡永遠少一件衣服’的心態才會亂買。”
她希望,市民在購買衣服前可先三思,或選擇到環保站去‘尋寶’,購買二手衣,一起響應環保。歡迎家長攜帶孩子到環保站,以瞭解環保的重要性,降低購買慾。
5R概念培養環保習慣
“5R的環保概念,即拒絕(Refuse)、再用(Reuse)、減少(Reduce)、修復(Repair)及再循環(Recycle),培養良好環保習慣。”
她說,環保的首要是學會拒絕,購買任何物品前必須思考是需要、必要或想要的。
“惜福區”每件衣2至10令吉
另一方面,負責環保站“惜福區”的李美琪和何來香則表示,經篩選和整理的回收衣服,會放在環保站內的惜福區出售,每件衣服售價介於2令吉至10令吉不等。
她們說,一旦回收回來的衣服“爆滿”後,就會通知衣服回收廠來收取,並以公斤計算賣給廠商,所獲善款都納入慈濟的慈善基金內。
“在農曆新年前的一、兩個月,環保站有時在一週內衣服量就會爆滿,需要通知廠商立刻來載走。基於有時衣服量太多,所以廠商無法一次性就將所有衣服載走,得分好幾次來收取。”
她們說,環保站開放時間是上午9時至下午1時間,請民眾確保勿把垃圾丟到回收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