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月的流傳中,手作傳統糕點日漸式微;許多人對傳統糕點的印象不單單是滿滿的家鄉味,更是童年歲月中的美好回憶,讓人留戀。
ADVERTISEMENT
一份老字號糕點,是兒時的記憶,是故鄉的情懷,亦是文化的傳承。在食品製造業自動化、量產化的時代,純手工做出來的糕點越顯珍貴,它傾注著勞動者的耐心、細心、用心。
邁入科技化的時代,雖然擅長做傳統糕點的人越來越少,惟還是有部分的糕點業者,將他們的一生奉獻給糕點,堅守祖傳老手藝,一輩子只專注做好一件事。
與巴生市區一海之隔的五條港,隱藏著一間住家式傳統糕點店,即“劉家莊碰糕”。
這是一家自1970年就開始在製作傳統碰糕的店面,如今則是由第二代接班人劉德贊(60歲)及黃錦雲(57歲)共同經營,他們希望能將這份傳統碰糕的古早味延續下去。
馬來西亞各地區頗具地方特色的風味糕點品種繁多,做法也千變萬化,無論是蒸的、烤的、炸的,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那麼你最愛吃的傳統糕點是哪一種呢?本期的《老就是寶》帶領讀者“視吃”劉家莊碰糕,並且探索該店的由來與發展。
吃黑糖碰糕討好意頭
劉家莊碰糕業者黃錦雲受訪時指出,碰糕是福建人的傳統糕點,而“碰”在福建話代表著“發起來”的意思,因此,逢年過節時民眾都會吃黑糖碰糕討個好意頭。
她表示,黑糖碰糕是五條港特色糕點,質感有點像發糕,而他們製作的碰糕表面上一粒粒的坑洞都是黑糖,象徵著五條港沼澤地的螃蟹洞。
她娓娓道來,黑糖碰糕是其家婆所研發及製作的,基於家婆年事已高無法再做糕點,因此在13年前她便接手家婆的這一門手藝,希望能將家婆製作碰糕的手藝發揚光大。
“我本身也鍾情於製作糕點,因此便決定將婆婆這道古早味黑糖碰糕推廣出去,讓更多人品嚐到碰糕。”
透過代購渠道賣到各州
她說,雖然市面上有許多各類精緻的糕點,但她相信傳統糕點還是有一定的追隨者。
“為何西式糕點能夠受到市場上的追捧,華人傳統糕點就不行呢?”
她指出,他們的碰糕也透過代購的渠道,銷售去各州,因此各州人士都能品嚐到他們的黑糖碰糕。
她也希望有一天,他們家的黑糖碰糕能夠更廣為人知,讓更多人品嚐到這份富有古早滋味的碰糕。
平均一天製作150碰糕
她表示,在科技還未普及化的時代,製做糕點都是要靠雙手揉搓麵粉,將麵粉搓好後再靜待麵糰發酵,麵糰發酵好後加入一些麵粉揉一揉,再放入大鍋內蒸熟,過程非常耗時,而且長時間用雙手揉搓麵粉手部會感到疼痛。
她說,由於是手工活,無法大量生產,平均一天只能製作150粒碰糕,有時碰到特別的節日,就得從清晨抹黑蒸糕忙到天亮,可說是分秒必爭,粒粒皆辛苦。
“為了保留家婆研發的黑糖碰糕,最原始的口味,我至今仍然堅持採用家婆傳承下來的傳統手藝,再加以改良,不過為了節省時間我也使用機器輔助,半自動化製作黑糖碰糕,如今黑糖碰糕便成了現今家喻戶曉的五條港道地伴手禮。”
她感慨地說,做糕點對現代人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只要上網搜索食譜,到超市採買所需食材,就能在短時間內做出美味又精緻的糕點。
不過,對她而言,當年跟著家婆身邊學做糕點並不如現在這麼容易,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就連各種食材也需要自行製作,才能開始做糕點。
黃錦雲:品牌化碰糕推廣旅業
黃錦雲指出,當時她接手家婆這一門生意,只想一心一意做好黑糖碰糕,好好過生活就好,惟為了配合村長陳水清推廣五條港旅遊計劃,她便決定將碰糕品牌化,設計成讓遊客帶走作為送給親朋戚友的伴手禮。
她表示,為了讓遊客有其他選擇,該店除了售賣招牌黑糖碰糕,也售賣兩種不同口味的饅頭,即黑糖及斑蘭。
她說,當初家婆並沒有為黑糖碰糕取名,因此為了讓民眾記得該家的碰糕,她便以丈夫的姓氏命名。
世界在變,但劉德贊及黃錦雲依舊秉持著祖傳的烘焙方式,歇盡所能保留黑糖碰糕這傳統的味道,讓它繼續在大城小鎮裡飄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