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吉祥•44岁•哥打峇鲁人•保险顾问
这个周末,我为自己和儿子报了名,专程到吉隆坡去参加父子档羽球赛。
关于羽球的记忆始于老家赤脚村,村里妈祖庙的露天羽球场有照明设备,晚餐之后,一定会有人在打球,我几乎每天都在这里打羽球到午夜前夕,是我童年最热爱的运动。
ADVERTISEMENT
小时候在浮罗真隆培实华小上学,我是学校的羽球和乒乓冠军,不过,因为住在偏远的赤脚村,缺少机会,总觉得住在学校的同学有机会代表校队。

预备班,我选择到哥打峇鲁的中正学校求学,想去不一样的地方,不想留在小镇,加上姐姐已经嫁到哥打峇鲁,就有地方住。结果,上了中学却停止了参赛,心里不再有羽球梦。
结婚有了二女一两,大女儿李紫宁(15岁)和龙凤胎梓铨(13岁)和紫瑄(13岁)。大女儿比较喜欢烹饪,是妈妈在厨房的好帮手,龙凤胎却成了运动健将,去年还一起获颁哥打峇鲁中华华小最佳男女运动员。

梓铨小时候,妻子偶尔会带孩子去看我打球,他4岁时,发现握拍的姿势正确,知道他对羽球感兴趣,在三年级时就请私人教练指导,一周一至两次练球,然后慢慢让他接触比赛。他的第一次比赛是在8岁,9岁则特地替他报名远赴吉隆坡参赛,冠病疫情期间也不断在家练习。六年级复课,他的实力突增,一参赛就打进四强,甚至超越了一些州手,之后就代表中华参加县级学联赛,这次勇闯决赛!
现在上了初中一,已经在吉兰丹州队接受训练,迎来一年有四五次的赛事,一个星期练6天,下午3时到傍晚。星期五还得天没亮就就开始跑步练体力。

欣慰的是,知道他还在坚持,希望有一天他能够加入羽总受训。运动员需要一个好的环境,与强人一起学习,环境因素真的很重要。
小女儿紫瑄不打羽球,但是,她也因为打篮球在去年获得最佳女运动员,她很早就因为身高优势而被选入校队,三年级开始参赛。
小时候的羽球路没走得太远,现在的我则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环境和机会去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