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生7日讯)进口白米虽起价,但白饭不会水涨船高,仍会按现价来卖。
进口白米从9月份起喊涨36%,对高度依赖米饭的杂饭及包伙食业者造成成本重担;但比起鸡猪鱼肉类、蔬菜食材及调味料等涨幅更让商家吃不消,白米所占业者成本比例不高,所以餐饮业者大多选择自行吸纳这轮的白米涨潮,没有为白饭加价。
ADVERTISEMENT
《大都会》社区报记者走访巴生百家利花园及永安镇的杂饭业者,业者都表示,基于统制价每公斤2令吉60仙的本地白米货源供应不足且不稳定,所以煮食采用的是进口白米,都难逃这波涨价潮影响。

尤其对生意量颇大的菜饭馆(杂菜饭专卖店)而言,一天要用上12包10公斤装白米或120公斤,若一包涨价7至9令吉,等于每天花在白米的额外支出为百余令吉,一个月下来超过3000令吉,构成沉重负担。
不加价 免吓跑顾客
无论如何,业者表示,在市道艰难的当前,维持食物品质为首选,控制成本才是次要,因此在食材及调味料方面仍需严选把关,丝毫不能因为贪便宜,而对食物的可口及营养程度有所妥协。
据了解,菜饭馆的白饭价格为小饭1令吉、中饭1令吉50仙、大饭及以上份量介于2令吉20仙和3令吉,视食客本身取饭分量的多寡而定。
业者表明,尽管这波进口米涨价已是今年第三轮,第一轮落在今年6月,首两轮的累计涨幅为10%以上,第三轮36%涨幅为最高,三轮下来的总涨幅为近50%,但业者仍不会为上述白饭单价加价,免得吓跑顾客。

陈劲材(40岁,百家利新满城香包伙食及杂饭业者):
白饭仍会维持原价
“本店用的10公斤装进口白米,听供应商通知将在这波涨价7令吉,从29令吉涨至36令吉。由于许多包伙食的顾客和公司都有自煮白饭,我们对白米的用量不多,一天只用一包多即10公斤多,等于额外支出7至10令吉成本,尚在可自行吸纳的接受范围,所以白饭不会起价。就算改天进口米降价,白饭仍会维持原价,一切需以长远来看。
其实,近期的许多杂货类都在涨价,单单猪肉在后疫情时代就涨了许多轮,比如肉碎从每公斤10令吉涨至22令吉。虽然猪肉最近有降价两轮,但降幅都非常有限。
加上调味料如进口卡士达粉(Custard Powder)每箱涨价30令吉,而包伙食及杂饭售价仍需维持旧价,所以我们不会因食材的降价,而刻意调降一些食物价格,以免造成混乱,所采取的经商策略乃拉长补短,即用一些食材的降价,来吸纳其他地方成本的增加。
碍于食材成本不断增加,我们在这两年期间,有为顾客20天的包伙食费加价10至20令吉。其实,我们更担心的是鸡猪鱼肉类的涨价,这是令业者最吃不消的。由于猪肉价目前仍企于高位,所以我们只能寻求以鸡肉和其他食材来代替,比如包伙食的鸡肉搭配从每周2天增至3天;除非接获顾客反映,我们才会为伙食搭配做调整。
虽然政府称有控制鸡肉价格,但比起涨价前的每公斤六七令吉,不久前6州选举时曾一度涨至10令吉,目前跌回8令吉,所以也是浮动的。
为了让食物品质更佳和可口,我在货比三家之下,选用批发价每公斤14令吉50仙的新鲜去骨鸡腿肉。虽然价钱会比市面上的冷冻鸡肉贵上许多,但我主打以新鲜食材留住顾客,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策略。”

吴汉杰(永安镇S11菜饭馆东主):
一天用米成本多百余令吉
“进口米这次是第三次起价了。第一次落在今年6月,间中还涨过一次,两次的涨幅约10%以上,但这轮的涨幅最高,三次累计涨幅有40%以上,听说10月份可能还会起价一轮,对经营菜饭馆的我们构成了沉重负担。
无论如何,目前的白饭不会起价,我们会自行吸纳白米涨价的成本。菜饭馆选用的是进口米,始终口感吃起来较香,广受食客欢迎。
本店刚在永安镇开业一个多月,目前平均一天的白米用量约12包10公斤装,等于是120公斤,如果一包涨价七八令吉,那么一天用米的额外成本是百余令吉。
本地米方面,听杂货店老板说没有起价,但没有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