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訊)臺灣著名作家吳若權提出7個要點,在八打靈再也佛光文教中心與讀者分享《心經》的其中7個人生智慧。
上述7個要點包括了觀看事物的方式與覺察的角度、不要相信自己的念頭、無常其實是日常、苦的根源是因為不接受、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恐懼、要相信自己是被愛的及真正的獨立是保持連結。
ADVERTISEMENT
他週六下午於八打靈再也佛光文教中心舉行,星洲日報、富貴集團和佛光文化聯辦的“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講座上,如是表示。
適逢昨日是農曆六月十九佛教徒慶祝觀音菩薩成道日,許多讀者趁機來聽與《心經》有關的講座,現場有超過300人出席。
講座主持人為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出席者包括富貴山莊中馬區首席執行長(營銷及市場)拿汀李姐䭲、城邦(馬、新)出版集團總經理周金明及佛光文化出版社副總編輯妙開法師。
同理慈悲 多為別人著想
吳若權娓娓道來他本身對《心經》的解讀和感性。他說,《心經》講空和無,但往往讓人誤解了《心經》會讓人變得消極,如“認為人生一切都是空,所以凡事不要當真”、“人生很苦,要想跳脫才能離苦得樂”,甚至認為“為了超越煩惱,無法改變別人, 就只能改變自己”。
他說,這些都是一種誤解,實際上透過《心經》,人生更加要懂活在當下, 因為只有此刻才是真的。
“人生不長,所以要認真經歷,接受臣服,把痛苦視作妄相,同時要同理慈悲,多為別人著想,彼此要一起精進。”
吳若權也向現場讀者解釋“放棄”和“放下”的不同,即放棄是沒有目標、不抱期待,說輸贏都無所謂;而放下是指放下煩惱,無法得失或勝負都不再牽掛。
保持開放 體驗一切
“我們要把握每一個當下,保持開放去體驗一切,對事物先不用下定論,必須無限制地包括各種可能性。所有的恐懼都是妄念,只有愛與慈悲是實相。”
吳若權週六下午和晚上共演講兩場不同題目,他在佛光文教中心演講“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在吉隆坡富貴生命館則主講“安心暢快的人生下半場”。
關於第二土場談到人生下半場的生命規劃演講內容,將於較後整理並刊登在星洲日報副刊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