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6日訊)臺灣著名作家吳若權提出7個要點,在八打靈再也佛光文教中心與讀者分享《心經》的其中7個人生智慧。
上述7個要點包括了觀看事物的方式與覺察的角度、不要相信自己的念頭、無常其實是日常、苦的根源是因為不接受、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恐懼、要相信自己是被愛的及真正的獨立是保持連結。
ADVERTISEMENT
他週六下午於八打靈再也佛光文教中心舉行,星洲日報、富貴集團和佛光文化聯辦的“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講座上,如是表示。
適逢昨日是農曆六月十九佛教徒慶祝觀音菩薩成道日,許多讀者趁機來聽與《心經》有關的講座,現場有超過300人出席。
講座主持人為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出席者包括富貴山莊中馬區首席執行長(營銷及市場)拿汀李姐䭲、城邦(馬、新)出版集團總經理周金明及佛光文化出版社副總編輯妙開法師。

同理慈悲 多為別人著想
吳若權娓娓道來他本身對《心經》的解讀和感性。他說,《心經》講空和無,但往往讓人誤解了《心經》會讓人變得消極,如“認為人生一切都是空,所以凡事不要當真”、“人生很苦,要想跳脫才能離苦得樂”,甚至認為“為了超越煩惱,無法改變別人, 就只能改變自己”。
他說,這些都是一種誤解,實際上透過《心經》,人生更加要懂活在當下, 因為只有此刻才是真的。
“人生不長,所以要認真經歷,接受臣服,把痛苦視作妄相,同時要同理慈悲,多為別人著想,彼此要一起精進。”
吳若權也向現場讀者解釋“放棄”和“放下”的不同,即放棄是沒有目標、不抱期待,說輸贏都無所謂;而放下是指放下煩惱,無法得失或勝負都不再牽掛。
保持開放 體驗一切
“我們要把握每一個當下,保持開放去體驗一切,對事物先不用下定論,必須無限制地包括各種可能性。所有的恐懼都是妄念,只有愛與慈悲是實相。”
吳若權週六下午和晚上共演講兩場不同題目,他在佛光文教中心演講“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在吉隆坡富貴生命館則主講“安心暢快的人生下半場”。
關於第二土場談到人生下半場的生命規劃演講內容,將於較後整理並刊登在星洲日報副刊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八打灵再也6日讯)“你的人生下半场,开始了吗?”
台湾著名作家吴若权表示,人的情绪很微妙,多变又善变,非常复杂,有时连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步入人生下半场,生活是自己的,快乐与否也是可以选择的,却不知何故总是选择了不快乐。”
他表示,眼看着很快就要进入人生下半场,一切都开始倒数,当你从内心油然升起“既然所剩无几,我也没什么好怕失去的”这种感悟时,这才是踏实的勇气。
吴若权周六在富贵生命馆与读者分享“如何对人生下半场进行规划”时,这么表示。该讲座由星洲日报与富贵集团联办,为富贵集团生命咖啡馆活动系列之一,并以“安心畅快的人生下半场”为主题,吸引300人前来聆听。
吴若权指出,他的母亲数年前在巴刹晕倒,送院昏迷了21天,那段期间,让他开始意识到要规划人生下半场这件事。


每天醒来拜拜祈求母亲苏醒
“母亲在加护病房的21天,我每天早上醒来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拜拜、求签,希望母亲能尽快苏醒,这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人生下半场要如何度过。”
他以照顾生病的母亲26年的经历,与读者分享他的“人生下半场”,并分成4个要点,首先是个人经验分享、长照家庭困境、最后都是单身及把握关键重点。
“我照顾母亲长达26年,身为照顾者,心脏真的要很强大,因为每一天都会面对不同的突发事件。”
出席讲座会的有富贵山庄中马区首席执行长(营销及市场)拿汀李姐䭲及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


李姐䭲(左)颁发感谢状予吴若权。(黄安健摄)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