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精彩系列

|
发布: 4:12pm 04/06/2023

杂货店

巴生永安镇

老就是宝

正发号

杂货店

巴生永安镇

老就是宝

正发号

老就是寶 | 傳統雜貨店人情味濃 永安鎮“正發號”屹立不倒

报道:张淑媚
摄影:高建业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巴生永安鎮卡沙瓦里5路(Jalan Kasawari 5)的“正發號”雜貨店,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雜貨店。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陳友財(左起)從父親陳朝正手中接棒雜貨店生意;右一為陳友財兒子陳興槿。

雜貨店,福建話稱為“Chap He Diam”(福建音),曾是老一輩人買柴米油鹽、日常用品的店舖,也是街坊鄰里的共同回憶。

ADVERTISEMENT

猶記得小時候婆婆在廚房裡炒菜時,忽然發現醬油剛好用完,便會大喊:“阿妹!幫我去外面的‘Chap He Diam’買一支醬油回來!”

家裡煤氣用光,米桶空了,婆婆也會打電話給相熟的雜貨店:“Tauke(老闆),幫我送一桶煤氣和一包米過來。”

在物資匱乏、產量有限的年代,雜貨店是生活必需品的主要供給渠道,如果你曾經有份參與過“雜貨店年代”,相信你對上述畫面必定會很有感。

雜貨店是鄰里話家常的地方,也是許多人印象中最日常的生活風景,它不只是為人們提供生活所需,老闆和顧客之間也有著濃厚的人情味。

近年來,超市、霸級市場、便利店紛紛崛起,部分傳統雜貨店已經轉型,也有雜貨店業者慨嘆瀕臨苟延殘喘的情況,或者沒有接班人,面對後繼無人的窘境。

不過,這不代表傳統雜貨店已無容身之處,有些經歷兩三代人的傳統雜貨店仍能歷久不衰,堅守祖業,以不變應萬變。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傳統雜貨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雜貨店內物品一應俱全,玲琅滿目。

從住家經營遷至店鋪

本期《老就是寶》列車來到位於巴生永安鎮卡沙瓦里5路(Jalan Kasawari 5)的“正發號”雜貨店。從第一代創辦人陳朝正(88歲)傳至第二代,已經歷62年的光景。目前由陳友財接手爸爸的生意,共同經營這家雜貨店。

“正發號”雜貨店創辦人陳朝正回憶,他原本是在永安鎮的住家經營雜貨店,後來地方政府規定住家不能做生意,於是在1961年,他將所有物品搬遷到店鋪,即目前的店面。

“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我經營雜貨店,但我卻覺得自己一定能闖出一片天,迄今‘正發號’雜貨鋪在時代洪流之下仍屹立不倒,也證明了我當初經營雜貨店的選擇是對的。”

他說,當時的永安鎮都是一大片橡膠園和草叢,在很多人眼裡猶如一片“荒山野嶺”,但他看見的是當地即將興建的2所中學,即巴生光華國中與光華獨中,有預感當地一定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於是我把握眼前的機會,將永安鎮作為自己創業的起點。”

詢及為何會開雜貨店,他說,年少的他曾在雜貨店打工,過程中累計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早期很多人要買東西都會到雜貨店,所以開雜貨店一定是穩賺不賠的事業。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早期的雜貨店以“555”小簿子記錄每一名顧客購買的物品。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早期的雜貨店以“555”小簿子記錄,每一名顧客購買的物品。

“555”小簿子記賬

聽陳朝正說故事,彷彿看一部從黑白到彩色的馬來西亞歷史電影。

他娓娓道來,當時經營雜貨店是要為顧客送貨上門及讓老顧客賒賬,再以“555”小簿子記賬,生意最好的時候可收集到逾700本“555”小簿子記賬本,一本代表一名顧客,每一本都記錄著熟客購買的物品。

“以前不流行在銀行開戶頭,所以很多顧客到雜貨店買東西后,都不會先付錢,且以前的支票戶頭上是可以改名字的,每個月他們會以支票當現金付款,給完這個月所欠下的欠款。”

他說,早年雜貨店還有提供送貨服務,這種有“溫度”的交易,形成了一種珍貴的社區關係,也是傳統雜貨店最獨有的魅力。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陳朝正說,除非第二代不願接手,否則傳統雜貨店不會面臨關閉的情況。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對陳朝正而言,永安鎮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社區,這片土地上擁有他許多美好回憶。

多因無人繼承而停業

陳朝正表示,傳統雜貨店一直被視為“夕陽行業”,在80年代就有專人預測我國雜貨店在5年內必定會被淘汰,並由迷你市場取代。

“如今雜貨店依然存在,只是從事這行業的年輕人並不多,許多雜貨店也面對無繼承人的問題才選擇停業,並非被時代所淘汰。”

他說,60、70、80年代是傳統雜貨店的黃金時代;高峰時期,新村有9間雜貨店,現在只有約3間,踏入2000年後,因為時代的進步,生意越來越難做,早期村民以從事割膠居多,家庭人數也很龐大,都會買100公斤的米,非常好賺。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陳友財正整理貨源,確保貨架上的物品充足。

他表示,70年代的全球通貨膨脹,雜貨行業首當其衝,政府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而實施許多嚴苛的法令,各種執照和各項管制。

“以前經營雜貨店只需要一張執照,現在則需要很多張執照,如市議會營業執照、售賣統制品,即糖、麵粉、食油及煤氣等的商家都必須擁有執照。”

“每一張執照更新日期都不同,過期還會被罰款,非常麻煩。”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儘管雜貨店被視為夕陽行業,但還是有不少居民會前往雜貨店購買日用品。

雜貨店疫期迎“春天”

陳朝正在談及冠病疫情爆發和行管令期間的生意時說,當時雜貨店生意可謂再度迎來“春天”,因為民眾都不敢到人流多的超市或便利店,這也讓雜貨店成為社區居民採購日常用品的好去處。

“行管令限制一車一人,不會駕車或是沒有駕駛執照的婦女不得不捨遠取近,光顧雜貨店。”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陳朝正早年留下的算盤,迄今多少人還懂得使用?
有接班人就不會被淘汰

雖然在外人眼中,雜貨店已是被時代淘汰的行業,但對於陳朝正而言,只要有接班人願意繼承雜貨店就能永續經營,不會被淘汰。

對他而言,永安鎮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社區,在這片土地上擁有他許多美好回憶,只要居民需要他的雜貨店提供服務,他的下一代就願意繼續經營下去。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陳朝正展示,早期吊拉式的“錢桶”。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傳統雜貨店內,還在售賣鐵桶裝餅乾。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雜貨店內也有售賣江魚仔、洋蔥、馬鈴薯等,物品應由盡有。

老就是宝/62年的传统杂货店-永安镇“正发号”
年長的婦女都會前往臨近的雜貨店購買日常用品。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