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来‧90岁‧来自中国惠州‧退休商人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母从中国惠州到马来亚,当年就住在雪兰莪州加影,家人以割胶维生。自我懂事以后便开始工作,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在我约十二三岁的时候,为了能够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我向一名鞋匠学习制鞋修鞋。当时人们所穿的鞋子都是鞋匠为顾客量身制作,不像现在有鞋摊或鞋店售卖各种各样的鞋子。
ADVERTISEMENT
我跟随鞋匠师傅搬迁到彭亨州瓜拉立卑,不过,师傅4年后又返回吉隆坡,我则继续留在瓜拉立卑打拼。
那个时代是鞋业刚起步的时候,专卖鞋子的鞋店不多,但是制造和修补鞋子的鞋师不少,而且马来人、华人、印度人都有人拜师学补鞋,渐渐鞋店也越来越多。
我在打工时储蓄了一笔钱后,决定租下一间店屋做批发鞋子,那时候卖鞋是很好做的,我的鞋子批到劳勿、文德甲、关丹等,只要肯做,就一定赚到钱。
母亲见我到处奔波,工作辛苦,劝我尽早成家立业,稳定下来。经过思考后,我决定搬到关丹,并在这里认识了妻子,一同组织家庭,养育10名孩子。
1958年,我在关丹马哥打路一单位开启了第一家鞋店,除了售卖现成的皮鞋,店前设有修补鞋子的服务,因为当时的鞋子选择不多,价钱也不如现在便宜,所以鞋子破了多数送来修补再穿。
到了70年代,我们开始进行转型,除了售卖鞋子,也开始售卖时装和杂货,并开设多家鞋店和时装店,当时可说是事业的巅峰期。此外,我也创办了关丹惠州会馆,多年来为会馆贡献而获颁奖状。
尽管生意火红,但有时候也靠运气,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缺乏运气,事业渐渐开始走下坡。最后只好做回卖鞋的老本行,目前马哥打路的店舖,只剩下我这一家历史最悠久的老店仍在坚持。
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富有与否对我来说已没有关系,当然,我希望有人可以继承我的事业,但最重要的还是儿女们能够有所成就或事业有成,我也感到欣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