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是麵食裡當之無愧的代表,也是家家戶戶常見的美食,無論是早餐還是午餐或晚餐,包子都可以成為果腹的絕佳食品,對於老百姓而言是最為經濟實惠的平價美食。
ADVERTISEMENT
在這科技化的年代,機器化製作包子,雖然能提高包子的生產量,但卻少了雙手搓揉麵團的“溫度”;而今,手工現做現蒸現賣的包子也越來越少,年輕一代多數都不願意承續,繼而讓這樣充滿人情味的包子漸漸失傳。
但記憶中的古早味,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沖淡,它依然會在歲月裡飄香,就譬如坐落在仁嘉隆新村的洪家手工包坊。
主打現做 現蒸 現賣
擁有44年曆史的洪家手工包坊,所售賣的手工包,主打現做、現蒸、現賣,因此洪家制作的包子一直都被當地人讚賞,主要是該手工包的外皮有彈性,包子皮薄餡多吃起來美味可口,齒頰留香。
如今該包坊已是當地家喻戶曉的道地美食標誌,除了吸引道地人光顧,甚至還吸引遠至30公里外的花園區居民前往購買。
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來杯香濃咖啡搭配一個新鮮出爐的包,簡直是人間享受,本期的《老就是寶》列車行駛到仁嘉隆新村,向讀者介紹充滿人情味及古早味的包子。
走入洪家手工包坊,映入眼簾的就是店外兩個蒸籠和買包的人潮,店員掀開蒸鍋蓋,蒸好的包子冒著熱騰騰的香氣,讓人一大早煩躁的心,瞬間平靜下來。
洪龍陽:秉持祖傳製作手法
洪家手工包坊第三代接班人洪龍陽接受《大都會》社區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世界在變、物價高漲,但他依然秉持祖傳製作包子的手法,因此,他們家的包子是天天製作、新鮮出爐,就連餡料也是自制,不假手於人。
正所謂:“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洪龍陽表示,為了要改進手工包的特色及保留包子古早味,他每到一個地方訪友或旅遊時,第一件事就是購買當地的包子品嚐,從中參考其餡料和製作方式,力求進步,為的就是創造自己包子的特色。
在不斷的求進步之下,目前他的包坊已有11種包,包括傳統叉燒包、蜜汁叉燒包、生肉包、肉碎菜包、黃酒雞包、咖喱雞包、花生包、豆沙包、椰絲包、斑蘭蓮蓉包、招牌功夫大包,還有點心糯米雞及燒賣。
洪家手工包是仁村人自小就熟悉的好滋味,為了保持包子的新鮮度,洪龍陽都會在前一晚備好包子餡料,早上7時員工就會在包坊準備製作各類包子,包子通常要在11時30分才會陸續出爐。
“其實我的大伯才是洪家手工包坊的創始人,之後則由我的四伯接手,但隨著四伯年齡漸長,後來則由我接手,而我也成了包坊第三代接班人。”
當年騎腳踏車賣包子
洪龍陽憶述,在70年代,大伯為了謀生,因此便前往巴生向一名包點師傅學做包子,當時大伯是騎著腳踏車四處兜售包子,洪家包坊再由他接手後才有如今的店面。
“大伯的招牌是一輛腳踏車,沒有文字,但只要腳車上的大傘打一張開,遠近顧客自然就會來腳踏車前向我大伯購買香噴噴的包子。”
詢問製作包子的秘方,他說,製作包子的秘方源自大伯,在那個機械還沒那麼發達的時代,包點製作自然都是純手工,包括餡料也是大伯一手包辦。
早期包子 純手工製作
他表示,早期的包子,全程都是純手工製作,包括包子外面的表皮層,單單是揉搓麵粉的部分就很耗時了,手工製作包子,5個小時只能製作出200粒包子。
他說,該包坊每一天都製作1000粒包子,星期六、星期日及公共假期時,更是製作出逾1000粒的包子,員工的雙手從早到午不歇半刻。
他說,為了加速製作包子的速度,如今揉搓麵粉是使用機器取代人工,待麵粉攪拌好後,再將麵糰切塊,再把包子餡料加入麵糰裡。
“包坊由我接手後,我也是秉持著大伯遺留下來的秘方製作,從麵粉、餡料和製作方法都精益求精,只是為了迎合時代需求,在我接手之後就研發更多不同口味的包子,讓民眾有更多選擇。”
機械無法替代手工製作
洪龍陽坦言,好吃的包子,無論在製作、材料或火候時間非常講究,雖然當下是科技發達時代,一切工作可由機械代替人工,材料也能融合化學成份,但口感及味道永遠不比手工製作的新鮮包子來得好。
“現今市面上很多包點師傅,為了提高生產量,不惜利用化學酵母加速發酵時間,雖然現今科技發達,一切工序都可以利用機械、化學物卻品來增加生產量。
“不過,這些融合化學成分材料,製作出來的口感、味道遠遠不及手工製作來得新鮮好吃和美味,這是無法替代的人工成果,最重要的是吃得更健康和安心。”
與此同時,對於選購材料方面,他也特別講究,尤其生肉必須要新鮮,為此他堅持選用新鮮的豬肉,作為當天製作生肉包的餡料,絕不留隔夜。
依足秘方保存古早味
看似普通的傳統手工包,裡頭蘊藏的是小時候的味道和記憶,尤其在這追求“速食文化”的時代,發揮創新的同時還能保留傳統的味道,更是顯得彌足珍貴。
自洪龍陽接手以來,依足大伯秘方做包子,保存古早味。
“我們要讓食客,尤其是那些曾品嚐大伯親手製包子的長者回味古早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