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裕誠•45歲•哥打峇魯人•幼教老師
對我來說,翻新修復古董的樂趣在於完成一樁“起死回生”的任務,並賦予這個物件一個新生命。
我特別喜歡在網上讀到的這段話:古董不該藏在深宮大院,而應融入日常生活,豐富我們的生活內涵。收藏是文化傳承與延續的高雅活動,不只文化人雅士愛好,常民亦可為之。
ADVERTISEMENT
2019年,我以800令吉買了第一件古董掛鐘,老掛鐘是於1921年生產的德國鍾,一位兼做古董買賣的五金業老闆賣給我,但是,他也有言在先,鍾得修才能用。雖說不能動,惟只需稍調,我上網讀了資料,就買機械鐘專用油,修到完全恢復正常。今天,這個老掛鐘,100歲了。
有了成功的例子,前後買回來修售的老鍾至今已累積了8個,1個送4個賣,都來自同一位古董商。雖說是嗜好,惟現實來說,也可以是一種另類投資。
除了掛鐘,我也收藏了壁爐鍾,屬於1928至1933年之間生產的百年鬧鐘,每15分鐘就響起一次音樂,而且有三種旋律。
我記得在MCO期間花了四天的時間修復其中一臺留聲機,先拆出來洗掉原本的百年牛油,因為已硬化成“餅乾”。此外,我也收藏了幾臺1960至1970年生產的音樂盒。
我就是喜歡看機械“活起來”,猶記得吉蘭丹中華學校於2018年慶祝百年校慶,其中一個活動是“丹中機車環島行”,環島8天全程3500公里。我當時就買了一輛老摩托車騎著去環島。2019年4月為了到太平去參加“vespaJambori”,又騎上一輛威士霸,從哥打峇魯騎上金馬侖到太平,然後取道東西大道回家,全程1300公里。
小時候就會修腳車了,最自豪是用木塊自制了一輛車,取名“裕誠號”,父親是開鐵廠,所以工具齊全。我後來在吉蘭丹中華獨中教電子長達14年,後來離校自創幼教中心,至今也營運了10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