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觸即通(Touch’n Go)卡,自1997年在馬來西亞問世以來,可說是為付款系統開啟了新篇章。
ADVERTISEMENT
一觸即通卡剛推出時,是作為仍以現款付費為主的收費大道上的替代付款方式。據說當時因還不普及,不如今天人手一張,而擁有的司機免於排在長長的車龍中等待,通過一觸即通卡的特別通道便可快速通關,好不威風。
其實在國外也有類似的交通卡,如香港的八達通、臺灣的悠遊卡、日本的西瓜卡,都與我們的一觸即通卡很類似,甚至也從交通上沿用至日常的便利店購物,非常方便。
當時我還在想,我們的一觸即通是否會朝向無現金這方面去發展?
事實上,我們在這一方面比其他國家來得遲,甚至實體卡還未普及化使用前,又推出了更為方便的電子錢包。
不過,這波冠病疫情讓免觸碰付款模式逐漸成為新的付款趨勢,更催化電子錢包的普及化。無論網上購物、餐廳、商店、大到收費站等,只要綁定一觸即通卡或以電子錢包即可付款。
我國在疫情前就已設有多家電子錢包營運商,只不過目前就數一觸即通電子錢包最廣泛使用。
無奈的是,網絡安全問題成了電子錢包最大的隱憂。尤其用戶龐大的一觸即通電子錢包成為了詐騙集團的目標,許多用戶在“不知情”下,電子錢包內餘額被轉走。
類似的案件屢屢發生,運營公司似乎也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甚至客服人員素質也令人大吐口水,讓受害者在出事後面對求助無門。
這也引發人民不滿的聲音,也有人質疑電子錢包市場壟斷地位是否應該被檢討。
我不知道一觸即通在未來是否繼續通行無阻,但是確定的是,在自由市場經濟下,如果沒有進步,很可能就會被淘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