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15日訊)馬大醫藥中心腎臟科主任林仕軍教授強調,在未來5至10年後,我國的慢性腎病或甚至腎衰竭至須洗腎的患者將會增加,因為越多的糖尿病患,日後就會有越多慢性腎病患者,要減少慢性腎病人數,就必須從減少年輕糖尿病患下手。
週六星洲總社辦講座
由星洲日報《醫識力》主辦,Fresenius Kabi贊助的實體講座:“抓緊一線“腎”機——這些腎病能治癒”,將在本週六(18日)下午2時30分,在星洲日報B2禮堂舉行。
ADVERTISEMENT
本次講座入場免費,無需報名,讀者只需要在當天中午12時30分時,開放登記時到場即可,現場採取先到先得,恕不接受電話預約。另外,現場亦有免費提供尿液檢查,惟只限100人。
糖尿病高血壓是主因
林仕軍在早前接受《醫識力》的專訪時提到,我國透析患者群中,高達53%患者是因糖尿病所造成,另外34%則是因高血壓造成,只有2%是因慢性腎炎、1%是因腎結石感染及尿路阻塞造成阻塞性腎功能受損,未知原因有4%,至於遺傳的多囊腎也不多見,只有1至2%。
“換言之非傳染性疾病(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的糖尿病及高血壓仍是慢性腎病的2大主因,尤其是糖尿病。
“慢性腎病的普遍已來到叫人觸目驚心地步,從2021年的數據來看,多達63%的洗腎患者是來自35至64歲這年齡層,若把年齡層再縮小範圍,55歲以下且仍是生產力旺盛的年齡層,腎衰竭的患者就佔了患者群的三分之一(32%),這樣的數據可謂驚人。”
體檢報告增風險評估
林仕軍也稱,馬大醫藥中心(UMMC)在近期研究並開展一項新計劃,那就是在病理科的驗血或體檢報告中增加一項風險評估(kidney failure risk score)。
“在現今的作業指南中,普通醫生要轉介一名腎病患者到腎臟科,其中一條件是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指數低於30,但隨著增加風險評估後,可以根據特定條件如患者的性別、年齡、血糖及血壓管理、尿蛋白的嚴重程度等,從而計算出患者整體風險的高低,因而可及早被發現,否則僅從單一方面的報告,對整體情況瞭解會有所欠缺。”
至於未能到場的讀者和外州讀者,到時也可透過醫識力臉書(www.facebook.com/easily.sinchew)收看講座直播;欲知更多詳情,請撥打文教部詢問電話03-7965 8507,或者WhatsApp:011-5772 5188(只限文字詢問)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