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社區:巴生中路
(巴生5日訊)淹水淹到怕!經歷無數次的水災後,居民求“自保”,出盡一切招數包括建斜坡、築高門檻、設水閘喉、出動抽水機、堆沙包和自備遮擋板,為了就是要擺脫淹水夢魘!
ADVERTISEMENT
居民聞雨色變
巴生中路羅弄昔烈和羅弄諾那(Lorong Sireh & Nona)約60戶民宅過去一直飽受水災困擾,尤其水災情況於2021年後日益惡化,其中有幾戶住家僅在去年就遭遇10多次水淹住家情況,苦不堪言。
當地居民如今幾乎“聞雨色變”,每當下大雨時就非常焦慮,夜晚的大雨更讓他們無法入眠,甚至還特地開車到水閘門,確保水閘門正常操作排水。
巴生最近頻頻午後下大雨,當地在前天曾一度發生水淹庭院事件,讓不少住戶擔憂水災又會重臨,因此聯繫上巴生市議員劉貴城,以尋求巴生市議會幫助,希望當地的水災困境能早日克服。

去年15次大小閃電水災
當地居民向媒體表示,該住宅區有50年曆史,過去雖曾發生水災,但並不會太嚴重,直到2021年當地的水災情況逐漸惡化,包括在2021年底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水災,水淹3呎高,損失慘重。
他們說,該區有60戶住戶,有些住家處在較低地勢,因此遭遇水災的次數更高,最慘的是去年就遭遇15次大小閃電水災。
他們指出,如今每一次下大雨,大約20分鐘到30分鐘,就開始水淹進庭院。
“前兩天的大雨,當地幾乎一半的住家庭院都淹水,若再下更長更大雨,恐怕屋內也難逃水劫。”
居民直言,每次下大雨都讓他們徹夜難眠,非常焦慮,尤其見到防洪溝雨水溢滿流向馬路,漸漸再流向庭院時就開始擔心。
他們指出,一些居民甚至開車到巴生共和小學附近的水閘門,以查看水閘是否有正常操作在排水。
無奈有時水高過圍牆
居民指出,由於經歷無數次水災,眼見水災情況越來越嚴重,他們為了要自保,開始築高屋內的門檻,以阻擋水淹進屋內。
他們說,一些居民甚至建斜坡,將駛入庭院的道路建高,以阻擋門外的積水流向住家。
“甚至有居民還設小型水閘,阻擋外面溝渠的水流向住家內的溝渠,無奈有時候水高過斜坡和圍牆,還是流進住家。”
居民指出,他們還自備抽水機,每當水淹庭院時,就能抽水排出門外。
“我們也築高屋內的門檻、還準備沙包、粘土和遮擋板等,想盡一切招數來擋水!”
劉貴城 官員視察尋水災肇因
由於正視到當地一直頻頻遭遇水災,巴生市議員劉貴城和市議會官員於昨日下午到當地視察,尋找出水災肇因,以便能對症下藥,提出解決之策。
劉貴城視察後表示,他之前已積極在解決負責地區的水災問題,如今他也會將羅弄昔烈和羅弄諾那的水災問題,列為他接下來的重點處理。
他指出,根據他觀察和官員反映,當地有些溝渠並沒有銜接,或許導致排水不暢,不過實際根源還需要進一步檢查。
“我們視察後也發現一些問題,包括有些溝渠坍塌、堆淤泥和生雜草等,所以我也會指示承包商優先去處理這些問題,減少一些排水阻礙的可能性。”
針對居民對水閘門提出運作疑慮時,劉貴城指出,他們稍後也過去水閘門巡視,發現水閘門正常運作,且他也有當場致電給巴生縣水利灌溉局主任,對方保證官員都有專業地在堅守崗位。
李偉健(31歲): 去年水淹3呎最嚴重
“自從2021年雪州大水災後,我們這一帶的水災問題更嚴重了,僅在2022年,我們就遭遇十多次的大小水災,最少半寸,最嚴重時水高約3呎。
為了擺脫水災,我們做了很多措施,包括建斜坡、築高門檻、設水閘喉、出動抽水機、堆沙包和自備遮擋板等,用盡一切辦法來阻擋水淹進住家。
不過,我們的招數只能減輕淹水情況,還需要政府從根源來解決問題。”
陳先生(60歲): 晚上下大雨難入眠
“我在這一區住了20年,水災問題確實在2021年開始惡化,年底的大水災也導致我們損失慘重。
若晚上下大雨,我們更是難以入眠,擔心隨時發生水淹住家的事件。”

陳先生(53歲): 水閘門開的幅度太小
“如今下雨約30分鐘,溝渠就會溢滿流出馬路,然後開始淹進庭院。
本月3日(星期五)的大雨,就出現不少住家庭院淹水,甚至還有一些淹進屋內的情況。
由於我們擔心下大雨時,水閘門沒有操作,因此我還特地開車去水閘門檢查,以檢查水閘門是否正常運作。
我發現水閘門雖有打開,但打開幅度可能太小,導致排出的水流非常小,希望當局能正視此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