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登新村一家超过百年的药材店,一开就超过一个世纪,一做就是横跨四代人,代代相守,薪火相传。
这家拥有102年历史的药材店,走过一个世纪的风华岁月,顽强抵住时代发展的洪流,仍旧坚守供应中药材的祖业,朝着下一个百年的目标迈进。
ADVERTISEMENT
本期的《老就是宝》来到这家坐落在沙登新村巴刹路(Jalan Pasar)的仁安堂药材店,获得第三代掌舵人萧天才叙说该店的由来及发展。
1921年在沙登埠创办
仁安堂由萧天才的爷爷在于1921年创办,当时并不坐落在沙登新村,而是沙登埠。
萧天才娓娓道来,当年他的爷爷与父亲是从中国南下来到沙登埠落脚扎根,并经营药材店为生,当时店里仅经营药材生意,并无售卖杂货。
直到约莫50年代时期沙登新村成立,仁安堂就从沙登埠搬迁至沙登新村,即目前的现址经营,一路开业至今。值得一提的是,也自当时起,仁安堂开始跨足出售杂货的范畴。
萧天才:自小在店里打下手
仁安堂一路走来历经四个时代的掌舵,从第一代爷爷手中传给萧天才的父亲,而父亲之后再传给萧天才去经营。
萧天才仍记得,他是在80年代时从父亲手中接下这门家族生意,一路掌管至2016年,再传给儿子。换言之,他的儿子萧润康是仁安堂的第4代掌舵人。
萧天才说,他自小就在店里打下手,在爷爷及父亲的熏陶之下,逐一掌握经营药材店的门路。
90年代是鼎盛时期
萧天才感叹,90年代至千禧年初的时期,可谓是药材店的鼎盛时期,不过,如今与当时相比,药材门市生意已呈走下坡状态,并无像当时那样风行。
“如今药材店及西药店处处林立、年轻一辈逐渐往外发展,这种种的因素,造成药材店的生意不像以前那样好做。整体来说,营业额大约减少了30%。”
30年前,沙登一带的市面上还不像现在这样设有超市及百货公司,人们要买杂货时,皆是到来药材店光顾,因此,当时药材店的杂货生意非常理想。
竞争激烈靠薄利多销
萧天才指出,要在现今的市场上经营一家药材店并不容易,且沙登新村一带就有数间药材店林立,尽管各有各做,但竞争非常激烈。
他说,庆幸的是,该店早已属他们所有,并不是租赁的店铺,这无形之中让他们豁免于承担庞大的开销。
今年通货膨胀效应持续发酵,连带造成药店里的药材及杂货成本增加,仁安堂也难逃这一窘境。
萧天才说,尽管得贵来贵卖药材及货品,不过他们并没有100%转嫁给消费者,而是自行吸纳部分涨幅,并且靠薄利多销的方式来拉长补短。
他指出,西药行的林立瓜分市面上人们对药品的需求,甚至西药的需求大于中药,不过,中药还是有其立足的需求。因此,中药店在市面上还是占有一席之地。
结合杂货店形式经营
他感叹,无论如何,如今药材店得结合杂货店的形式来经营,若仅是单一经营药材的一环,是难以在市场上求存。
仁安堂是由第一代掌舵开创的家族生意,萧天才也希望仁安堂在日后能继续开业下去,代代相传,由后代继续当家,守住门楣。
“未来,年轻一辈有自己的想法及眼界,届时希望他们能继续接手下去,继续将仁安堂发扬下去。”
萧润康:顾客习惯上门买药材
时代巨轮不停运转,传统老店在打理生意方面面对一定的挑战,并需要配合新趋势做出改变,包括网络化做生意模式。尽管如此,仁安堂仍旧保有传统买卖销售方式来买卖药材,以留住新村的人情味。
萧润康坦言,与通过手机传达药材资讯的管道相比,人们还是喜欢亲自到来实体店面,亲口询问业者如何食用及煮药材。
“面对面进行交易,顾客能问清楚药材的资讯,在亲耳听到及见到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安心食用。”
用电脑系统处理账目
与父亲一样,萧润康从小就在店里打下手,特别是学校假期时也会在店里摸索及钻研,掌握药材等的知识,累积打理店铺的经验。
他指出,打理药材店多年,他不时都会遇到顾客口耳相传的情况下前来店里购买药方,惟他皆会一再提醒顾客得确认病况等条件来服用合适的药物。
“有的顾客在听闻其他人吃得好(服药后见效),就前来购买相关中药,但是一些药品得视体质及病况来决定是否合适服用;若不能(不合适顾客的情况),我们就干脆不卖,并会让顾客见了中医后,再来购买药方。”
他也说,从他经营的年代起,他就开始初步引入电脑化的系统来打理店里的药品及货品买卖,直到行管令落实后,他就全面使用电脑系统来操作,这使得在处理账目时简易许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