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10日訊)甲洞社區工作者餘保憑促請政府關注道路管轄出現不同機構職責重疊的問題,其中包括一條道路的不同範圍分別由地方政府與大馬公共工程局所管轄,也導致民眾面對混淆,甚至是在投訴無門的情況。
他說,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甲洞區內,從甲洞大路前往士拉央甲洞大道的路段及高架天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更因為前後半段的路段隸屬不同機構管轄,出現部分路段獲提升而另一部分卻沒有。
ADVERTISEMENT
“高架天橋一帶涉及多個管轄單位包括吉隆坡市政局、士拉央市議會、八打靈再也市政廳及公共工程局,也是‘三不管’的邊界地帶,其中甲洞前往雙溪毛糯的方向,前半段為市政局管轄,後半段則由工程局所管轄。”

管轄機構不同 一條路兩命運
他說,市政局與早前撥款重鋪有關路段,卻因後半段路段不在其管轄範圍內,以致一條路只鋪了一半,另一半面對多處損壞的情況。
“我們轉而向工程局申請鋪路,當局卻回覆表示沒有足夠預算進行提升。”
甲洞居民李福生透露,本身在甲洞區居住了近40年,有關路段是長期面對路爛問題,目前更是發現因為道路損壞凹陷下,以致鋪置在路中央的鐵片突出,擔心如果鐵片翹起將會破壞路過的車輛。
“我經常使用這條道路,路上有很多路洞,長期下來也對汽車零件及輪胎造成損壞。人民面對這些問題又該向誰去索償?”

促重劃分各單位職權及責任
餘保憑指出,我國的道路管轄單位涉及多個單位,除了不同地區的地方政府及大馬公共工程局,同時還設有大馬大道局,然而不少公路的品質卻相當糟糕,部分單位更是面對沒有足夠的撥款應付提升維修的需求。
因此,他希望政府能重新劃分各單位的職權及責任,以免出現重疊的情況,並建議工程局在完成道路興建後移交給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負責所有區內道路的日後所有的維修保養工作。
他也促請來自東馬的工程部長能多加關注西馬聯邦公路的情況,讓人民能夠享有完善的道路,而不是路洞處處的爛路。

盼首相部長改善腐敗政策
另外,他認為,地方政府部早前推出“路平、燈亮、水溝通”的目標,在管轄權利受限下或無法實現,最後只能淪為一個口號。
“除了吉隆坡市政局隸屬聯邦政府,其他的地方政府都是由州政府管轄,該部並沒有實際權力。”
有鑑於此,他希望首相及部長在“昌明政府”的政策下,改善過去腐敗的政策及各項問題,否則即使過了20年,依然會面對同樣的問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