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生26日訊)一塊小小的超輕粘土,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對於缺乏想象力的人來說,僅是一塊無用的泥土而已;但對粘土手作達人而言,一塊普通的黏土落在一雙巧手之中,卻能“塑造”掌心上的小小世界。
超輕黏土揉揉、捏捏又剪剪,搖身變“萌兔”陪你一起過新年!這個新年,就讓黏土手藝公仔,療愈你的心靈,並且與你一起共度嶄新一年。
ADVERTISEMENT
在現代社會忙碌日常生活中,每個人的作息節奏都被加速了;於是,體驗慢生活成了一種奢侈。然而,手作物似乎有一種療愈人心的“魔力”。
農曆新年來臨,家家戶戶掛燈籠、迎新春,許多人在佈置居家時,少不了會配備一些與生肖動物造型有關的擺設品,以增添新年氣息。
因此,《大都會》社區報記者訪問了一名從臺灣遠嫁至吉隆坡蕉賴的大馬媳婦林君宜(38歲),一起聽聽她是如何與超輕黏土結下不解之緣的故事。

婚前未曾接觸
家婆牽線學黏土手作
“超輕黏土”是一種興起於日本的新型環保、無毒、自然風乾的手工造型材料;林君宜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接觸了超輕黏土後,從此鍾情於製作各類型黏土造型擺設。她還將這類手作開班授課,讓更多本地人有機會接觸它。
夫唱婦隨,來自臺灣高雄的林君宜在臺灣與丈夫相識、交往及結婚;之後,隨夫返回馬來西亞過日子。當時,還未接觸黏土的她是一名典型的家庭主婦,直到2016年時,在家婆牽線下,她向一名黏土教師學習黏土手作,就這樣愛上了。

如今,林君宜是一名手作教師,但她教導小朋友手作的工具有別於其他老師,而是引用在外國頗受歡迎的“超輕黏土”。超輕黏土主要成分是紙張和發泡粉,因此在作品完成後,重量相比其他黏土捏製出來的作品輕上3至4倍不等。
“我本身的肌膚屬於敏感型,因此使用超輕黏土做造型時,對我的雙手及肌膚較友善;但之後發現,它的使用簡單,又較乾淨,所以就一直使用它作為教學工具。”

她表示,超輕黏土操作起來和普通黏土無異;惟黏土沒風乾前含有水分。所以,在揉捏成型的時候,手速需要稍微快一些。完成後,只需將作品擱置3至7天,作品就會定型。
黏土可以揉捏成各種造型,她的作品包括企業禮品、節慶如婚禮、萬聖節、母親節、生日、畢業季節禮物等。

參與創市集擺攤展示作品
返臺上課“昇華”手藝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林君宜設計了12生肖的黏土造型款式,其中有12生肖時鐘造型、招財貓、媽祖娘娘、順風耳、千里眼等;其設計造型把傳統概念融合創新,再做出獨屬於她的作品,非常可愛且極具創意。

兔年怎能少了兔子造型的黏土呢?因此,她的兔子作品也有迪士尼星黛露、達摩兔等,向各界拜年。
林君宜表示,她於2019年才開班授課,期間為了精進自身手藝,特別返回臺灣上課,並且請教當地專業黏土教師,從中學習,“昇華”手藝。
她說,為了向公眾展示自己的作品,她會參與社區文創市集的擺攤活動。
她認為,搓揉黏土動作,可以幫助兒童更有效地發展手部精細動作。許多小朋友會在揉黏土時說:“好療愈喔!”
黏土也是訓練孩子調色能力的好媒介,他們也喜歡從中享受發現新色彩的驚喜,享受手作的樂趣,逐漸陶冶美感。
神情 表情挑戰大
細節 耐心缺一不可
黏土模型,最大的“特色”就是每件造型都相當迷你。當然小,並不代表簡單。
林君宜坦言,學習做黏土造型,在摸索階段比較艱難,不過一旦上手,每件作品的製作花時不會大長,一般介於3至4小時左右。
她說,要捏出一個造型,細節及耐心缺一不可,如何補抓捏出動物的神情與面部表情,也是過程中最大“挑戰”。
她表示,把玩黏土之時,讓她感覺最療愈,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點“甜”。尤其,看著一件件作品從自己手中成形,是一件很有滿足感的事。
她認為,每個手作物都是有溫度的,因其背後都是手作人的用心、時間、耐心及熱愛去完成的。
她表示,自己對黏土建立了不解之緣,至今一發不可收拾。一旦有時間,她就會融入黏土世界中,創造一個個屬於她個人風格的作品。只要看見不同造型的成品從她手中打造出來,就會讓她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大滿足。
“以前,我的生活只有照顧孩子和丈夫,但學習黏土後,我的人生帶來了新轉折點,豈料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她補充,如今,她那雙手彷彿被施了魔法般,可以隨意地揉捏出不同造型的黏土作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