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將至,早前網絡上流傳一張梗圖,內容大意是家中長輩(母親)在過年前會叮囑孩子勿先吃年餅,以免新年還沒到年餅就被吃完,不過就在新年即將結束時,家中年餅卻還沒被清完。看到這梗圖,我不禁忍不住笑出來,因為其完美詮釋了本地人愛吃年餅,甚至是年餅多到新年後都吃不完的一幕。
ADVERTISEMENT
沒錯,吃年餅是本地人歡慶農曆新年的特色之一。本地年餅各式各樣,最傳統及經典的,相信非粿加必(Kuih Kapit) 及蜂窩餅莫屬。此外,花生餅、紫菜餅、黃梨餅、蟹柳條及薯粉餅等,也是頗受大眾歡迎的年餅。新年期間,家家戶戶都有著這些年餅,成為大家在家中拜年、觀看電視節目時最佳零嘴。
在準備過年的期間,一些家庭會自制年餅,甚至是將製作年餅的廚房移師至住家停車棚或院子,並擺放著煤氣爐及油鍋,動員全家大小分工合作製作年餅,極具派頭。此外,一些烘焙好手、家庭式商家、烘焙業者也會瞄準商機,大量製作年餅來銷售,因此除了自己製作,大家也可在各個市場上買到各式各樣的年餅。
我國獨有的農曆新年特色,除了盛產新年歌,吃年餅或許也可名列其中,因為其在本地的受歡迎程度,與新年歌曲不遑多讓。
近年來,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烘焙材料價格增長,導致年餅製作成本走高,年餅售價隨之水漲船高,如今一小罐的手工年餅,售價就介於15至20令吉等。
儘管如此,這依舊不減大家對年餅的喜愛,頂多也至少買一兩罐。因為,少了年餅,又怎會有過年氣氛呢?
(作者為本報記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