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收工宴、開工宴和敘舊會等都減少,年味難免銳減;今年可大不同了,我們是在全面解封下迎接卯兔年,不免發現聖誕節未過完,就已隨處可以看到兔子吉祥物,我們都在濃濃年味下迎接新的一年,一切總算恢復正常了!
ADVERTISEMENT
所以這年還沒到,我就得經常穿著喜慶出席大大小小的活動,大家見面一句“新年快樂”、“興、旺、發”隨處聽見,這種感覺久違了。
對於新年,很多人總覺得年味始終不如以前,先是時代轉變,許多傳統儀式都被簡化,再來是華人人口減少,以往一大家族一起歡慶新年的情景可說見少買少。
不過,日前和來自臺灣的朋友吃飯敘舊,他們異口同聲說馬來西亞是保留中華傳統文化較為全面的國家,新年的氣氛甚至比臺灣來得熱鬧多。
我認為這是對大馬的讚美,也是值得我們驕傲,甚至可以是鼓勵我們繼續推動中化文化的動力。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談仁嘉隆幸福村。在幸福村村工委會的推動下,該村總動員推出《相約幸福村》作為新村申請立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之歌,當然這首朗朗上口且容易產生共鳴的歌自然成了仁村村民過年必聽的歌曲。
仁嘉隆幸福村村工委會由20多個仁村的社團組織組成,成立8年以來一直積極推動新村和中華文化,欣慰的是如今新生代也誕生了,無疑他們就是傳承文化的接棒者,期待未來他們能在前輩的指導下茁壯長大,成為仁村文化的推手。
新村以華人居多,也可以說是中華文化傳承的源頭,所以農曆新年期間,新村格外熱鬧。
雪州新村發展委員會配合新年也連辦很多活動,其中包括透過雪州新村好品配合平民市集舉辦“平民興旺發新村市集”,還有聯合各新村管委會舉辦“集百家米,聚百家福”活動和新村裝飾比賽等,希望通過各個管道帶給民眾新村新春的氣息外,也帶上一層弘揚文化的意義。
當我們憧憬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時候,其實我國也有讓外國人羨慕的特色,如果我們不維護屬於我們的文化特色,誰來維護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