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推特流傳合約醫生待命時薪才每小時9令吉。我們總是說醫生工作時間冗長及艱辛。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我在外科待命一天的日常,希望大家能瞭解為什麼在急診室要等那麼久,才有醫生來看病人 。
我工作的醫院每天會有三個外科駐院醫生及一名專科醫生待命,我們稱為First call、Second call、Third call (Registrar)。我們會早上8時開始接收轉診,隔天早上8時交班給待命的同事後,回到各自崗位(手術房、診所及窺鏡室等)繼續工作到傍晚5時。
ADVERTISEMENT
First Call (掌管急診室與病房)
First call 負責接獲轉診 (Referral Call),是第一個做初步檢查與診斷的醫生。他是重要的一環,一旦檢查錯誤,則將誤導後面專科醫生的治療方案 。除了應付來急診室及病房的外科轉診,我們也要負責全砂州南部政府診所(Klinik Kesihatan)的外科診所預約。
一般急診室會以紅黃綠來區分病人的嚴重性。紅區病人屬於危及生命極度不穩定者,如吐血或排便大量出血至血壓偏低者、車禍重創者等。只要接到電話, First call 必須在15分鐘內抵達現場去看病人。
和紅區病人相比,黃區病人較穩定些,如腸管阻塞,胰脹炎或膽囊炎病患。醫生儘量在30分鐘內看到病人;綠區則是門診輕微問題,如痔瘡、盲腸炎和濃瘡,醫生約在1小時內看到病人。
其他病房的轉診假如不是危及生命,都可以在有時間才去看。醫生不是以前後次序來看病人,而是嚴重度來決定先看哪些病人。
平均一天,First call 會接到大概20多名病人的轉診和接近10多個政府診所的預約電話。
除了應付轉診,First call 在晚上也必須巡房看男女外科病房裡比較不穩定的病人,高峰期時在病房要看上32名病人 。假如病房有任何突發事件如病人心臟病發作、呼吸困難、需要心臟復甦或病人死亡,First call 也必須放下急診室的病患,優先去處理病房裡的病患 。因此,做 First call 是一個很考驗時間管理,高度壓力和需要專注的崗位。
Second call (把關手術房)
Second call 主要負責進行緊急手術,如盲腸炎、去除膿包或小腸氣手術等。假如婦產科需要外科待命動手術,必須通知 Second call。
緊急手術意味著,假如醫院只有一個緊急手術室,但有9個病患,麻醉醫生會根據病情危急來優先哪一個病人來動手術。
假如 Second call 沒有要動手術,他會去幫忙 First call 看病人。
Third call (待命總監督)
Third call 是最資深的醫生,負責監督整個待命流程,如總結first call看的病人並作出醫療決定,然後報告給專科醫生,來決定病患是否需要入院和開始治療。
當second call 動手術時遇到難題,third call 會介入,假如案件太複雜則會向專科醫生求助。Third call 必須知道全部病人的去向、進展和病例,並報告給專科醫生。
專科醫生
專科醫生在待命時,必須應付其他醫院或南部地區政府診所的電話。當有複雜的手術要進行,如大腸阻塞需要剖腹手術,專科醫生必須操刀。當病人吐血,需要緊急胃窺鏡來診斷與止血,則需專科醫生以上的級別才能提供。
假如待命時有人去世,專科醫生也必須提出病人的死因。
總結來說,待命是一個非常挑戰還有提升工作能力的事情。儘管會感到壓力和崩潰,若一個團隊能合作,這將是一個很享受的工作過程。至於有沒有超時工作或工資過低問題,假如是抱著學習和享受的心態來工作,我個人覺得還好。
*病人們,假如你們來到急診室看輕微門診,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等一整天才能看到醫生。
*來看醫生時,請帶上全部之前的體檢報告和吃著的藥物來,這樣醫生看診時會更有效率與全面。
文康医生成长日志35646939-20230109120208-600x400.jp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