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傳統節日慶典是學生“期待”的活動之一,卻也是一些學生頭痛、煩惱的時候。非巫裔孩子的穿著,經常成為課題。過緊、太露、牛仔、非正式……都容易成為話題,孩子們因此懊惱,懊惱的時刻找上老師,老師也懊惱。
ADVERTISEMENT
5月底的開齋節慶典,本是個歡喜的日子。大清早,我收到一則簡訊:請問可以穿吊帶褲嗎?簡訊還附上一張照片,是市集拍的,售賣衣服攤位上掛著的衣服照。
我認為,不必大費周章,額外花費,告訴孩子不必特地買,穿校服也行。我告訴她,標準有點難說,太緊身、暴露身材也不合適。實際上,我的尺度很寬,往往我的準則與官方的準則有出入;我實在不想“禍害”孩子,唯有保守地答覆。
兩分鐘後,我再收到簡訊:請問這樣的衣服可以穿嗎?簡訊又附上照片,這回是一件帶帽的T恤,是家裡衣櫃裡的衣服照。我有點不耐煩,更多的是不知道怎麼回答,於是只有已讀不回。
那天早晨,孩子的糾結其實我是可以理解的。不只是孩子,老師的穿著在官方、正式的場合也經常是個課題。有時候,打開衣櫃,隨心選了一件,爾後內心一陣交戰:合適嗎、太短嗎、別人會怎麼看嗎……然後又放回去,再選一件。
好幾次,我以為足夠端莊得體,還是會有好心人溫馨提醒穿著不當。甚至也經歷過,我以為的足夠正式得體了,卻遭責備不足夠正式,似乎這穿的遠比其他正經事更加重要。我是青年,會在意與外在的連接,何況是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們,她們當然也更加渴望得到認可與一份自在。
那天下午的開齋節慶典,我特別關注了一下孩子們的穿著。在“不緊不暴露”的準則下,不管是另外購買的,或者借來的,還是自家衣櫃的衣物,女孩們還是有辦法讓自己打扮得靚麗。有些穿上馬來傳統服裝,有些穿上西洋長裙,有些穿了寬鬆的T恤……不管穿了什麼,慶典的歡愉始終取代了對衣著的糾結,師生們在欣喜的氣氛中度過了一整個下午。
為穿著的課題,我曾在課堂上與中三的孩子們一起探討。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準則背後的最後準則其實也不難看出。只是,為著和諧,誰也沒有必要去突顯它、抗拒它或與之搏鬥。無可否認,穿著是象徵,也是世俗人認知“我”的第一印象,但是個人的涵養才是真正的底氣。
即使環境需要讓你披上異族的服裝,只要足夠堅定,你的黃皮膚、骨子裡的文化底蘊是蓋不住的,也洗不褪的。
在國中執教10年的某一日,我終於也穿上一件馬來傳統服裝。這對很多在國中任教的老師來說是很平常的事情,對我卻是莫大的勇氣與妥協。這內在自我和解的妥協以後,環境的準則似乎不再波動內心,怎樣都可以了。還有比穿著更重要的,何必糾結於此?不知不覺,自己執著了那麼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