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27日讯)吉隆坡市政局推介《2040年吉隆坡交通大蓝图》(Pelan Induk Trafik KL 2040),放眼在3年内将私家车使用率从现有的75%降低至50%,并于2040年达致30%,同时也不会再批准全新的大道建设计划!
此外,作为舒缓塞车的指南,该大蓝图也鉴定出50个迷失路段(Missing Link)和9条有待加宽的公路,且为了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和鼓励大众乘搭公交,今后的发展也将更侧重于公交覆盖率和建设停车转乘停车场等方面。
ADVERTISEMENT
上述迷失路段包括美罗柏兰岭西路(Jalan Metro Perdana Barat)衔接甲洞大路、增江北区北篱笆路(Jalan Benteng Utara)至第二中环公路(MRR2,往峇都喼方向)、诗巫路至甲洞路、古晋路至杜达玛斯2路(Jalan Dutamas 2)等。
至于9条待加宽的道路则为冼都巴刹路(Jln Sentul Pasar)、5/51F路、杜达玛斯2路、泗岩沫达南路(从6/38J路交界处)至加拉4路(Jln Kiara 4,国际学校处)、杜达加拉路(Jln Duta Kiara)、哈兹韩沙路(Jln Hj Hamzah)、巴林峇燕路(Jln Palimbayan)、斯里本查拉路(Jln Sri Penchala)和士马勒阿比4路(Jln Semarak Api 4)
部分主道高峰时段处E级
吉隆坡市长拿督斯里马哈狄今早为《2040年吉隆坡交通大蓝图》主持推介仪式时指出,吉隆坡部分主干道现阶段的公路服务水平(Level of Service)在高峰时段处于E级,而这与庞大的车流量有关。
“根据资料,吉隆坡在去年的全球交通拥堵城市排名中名列210,意味着我们有必要去改善和减轻塞车问题,否则情况会变得更为严重。”
他说,《2040年吉隆坡交通大蓝图》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并在交通流量规划与吉隆坡土地运用发展相协调的情况下提供各项发展建议,包括新的道路覆盖网及现有道路基设提升工程等。
提升公路覆盖网非长远方案
“但是提升现有的公路覆盖网不是解决问题的长远方案,毕竟道路有其服务极限;因此,上述大蓝图也鉴定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私用率之间的最佳比率(Nisbah),即70:30。”
“大蓝图也鉴定出50条迷失路段,以及9条需要提升的道路,并相信有关道路在提升后,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益,继而才更好地疏散吉隆坡的车流量。”
马哈狄强调,吉隆坡现有的公交与私家车比例为25:75,当局的目标是在2040年达致70:30;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吉隆坡今后的交通规划需要侧重于公共交通方面,而大蓝图也会提供分阶段实行的有效方案。
“上述规划的重点是需要扩有轨交通网络、提高巴士服务,以及提高公交连接性,即第一和最后一里路服务包括走路、骑脚车和“微型机动车辆”(mikromobiliti),所以大蓝图也献议在公交站点附近,设立停车转乘地点。
他说,市政局也会联合一些政府机构,包括交通部、工程部、国家基建公司、马来亚铁道公司(KTM)、警方、陆路交通局、大马道路安全研究院(MIROS)及周边地方政府等,以更好地减低车流量和确保公交系统完善。
拟3年内降车流量至50%
马哈狄较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市政局希望在2025年,将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私用率从现有的25:75,改善至50:50,并在2035年达到70:30;而要在3年内,将车流量降低至50%,是很大的挑战。
他也提及,该蓝图内不支持新的大道发展计划,因为新大道只会将车流量带入吉隆坡,但衔接现有大道的一些工程除外;他以南北大道的南段与北段间没有衔接为例,指出现有部分大道存在“迷失路段”。
2040年前不征入城费
2040年前,不征收入城费!
马哈狄在受询及之前引起热议的入城费或“塞车费”一事指出,若依照《2040年吉隆坡交通大蓝图》规划,吉隆坡的公共交通在2040年已经很完善,相信也已解决塞车问题。
“如果到那个时候,在所有基设和公交系统已经很完善之际,还是有塞车状况,到时或许就有必要讨论这一事项(入城费)。”
早在2015年时,时任吉隆坡市长拿督莫哈末阿敏表示,为了改善隆市日益严重的交通阻塞情况,以及鼓励民众多使用公共交通,政府或许会在捷运第一阶段工程完成后,即2017年落实入城收费,惟当时引起热议,大部分国会议员也反对及要求暂缓有关措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