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三年來,相信受疫情影響,大家待在家的時間較以往更長,以致面對的瑣事、遇到的問題也就更多,而報館接到的電話種類也變得更多元、更“有趣”。
ADVERTISEMENT
除了部分讀者是真的在閱報或新聞後,致電來詢問相關報道的資料、資訊,或者尋找一些單位/機構的聯繫方式外,我們也接獲不少投訴電話,舉凡投訴政府機構、銀行、網購、商家等等,甚至有網購者想要退款卻不直接找商家,而是將訂單號發到報館,一句多餘的解釋也沒有,就要記者協助找商家退款……
遇到脾氣好的投訴者,我們自然耐心傾聽,給予意見和忠告;但其中卻也有不少純粹致電宣洩不滿的人士……他們大概將報館當成了宣洩情緒的管道,電話一接通就開始謾罵、指責某某單位XXX,但往往詢問他是否曾向相關單位反映時,他們總喜歡回答“沒有用的啦~”、“寫在臉書更有用!”……總之,就是不曾進入投訴程序。
這類人若只是純粹想說說心裡的不滿也就罷了,但他們打到報館,其實就是想把事情“搞大”,而且堅持要記者將他們的投訴刊登出來,但令人無語的是,當進一步問他願不願意站出來發聲、是否可以寫上他的大名時,對方馬上就會說“不用啦,不止我面對而已,很多人都遇到的……”;可問題是,只有你投訴啊……
還有一些人,一旦記者沒有給予反應,或開始反駁、不順他意,就會開始歇斯底里,大罵特罵,就好像我們才是那個讓他面對問題的單位……
其實媒體不是任何機構或商家的“客服平臺”,更不是輔導機構,有不滿、有投訴,你們只有通過正確的管道做出投報,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因此,別再說“沒有用的”,你沒嘗試過,怎麼知道相關單位不會處理你的投訴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