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身的製衣廠,到後來開設批發時裝店,從國外引進女性時裝服飾,再到如今的創立品牌,美鳳時裝貿易這39年不斷順應潮流趨勢,優化經營模式,致力發展及推動女性時裝批發事業。
上述這家時裝批發店坐落在吉隆坡何清園,是以批發的形式供應女性時裝服飾給本地零售商,以上架到市場上銷售;該店批發的服飾,目標顧客群定位在30至80歲的女性。
ADVERTISEMENT
值得一提的是,美鳳服裝貿易在2008年開創名為“Venus”的女性時裝服飾品牌,通過在中國的外包工廠生產Venus品牌服飾,引進我國市場,開拓營業版圖。
黃佩雲:從製衣廠轉型批發店
本期的《老就是寶》來到美鳳服裝貿易,獲得該店掌舵人黃佩雲(59歲)及陳永德(64歲)分享該店的由來及發展故事。
該店由黃佩雲的母親吳美曼於1983年創辦,迄今已邁入第三十九個年頭,明年則迎來開業40週年。吳美曼於2004年步入退休生活,該店自當時起正式由黃佩雲接手經營,這也意味著,美鳳時裝貿易已邁入第二代掌舵人經營的時代。
提及這家時裝批發店的由來,得從吳美曼當年經營製衣廠的故事說起。原來,在70年代還未開設批發店之前,吳美曼在柔佛峇株巴轄經營製衣工廠,生產服飾。直到80年代,製衣工廠轉型,改為時裝批發的經營模式,這也造就美鳳服裝貿易的誕生。
黃佩雲說,80年代時期進口服裝領域蓬勃發展,在本地非常吃香,也貼近潮流,令服裝行業充滿美好的前景,因此母親便有了讓製衣廠轉型的念頭。
她說,進口時裝帶著“外國貨”的光環,服飾款式多,選擇多樣化,這些因素使得進口時裝受到本地顧客的青睞。
“再來,當時的工業並不好做,在管理工廠及人力資源方面不容易打理。因此,我們何不嘗試經營進口服裝生意,即到國外如香港及臺灣等地選購服裝,再引進我國,批發給本地的市場。”
考量上述的因素後,吳美曼與家人便在1983年從峇株巴轄北上,來到吉隆坡何清園,在現址開設美鳳服裝貿易。
何清園首家批發進口時裝門市
黃佩雲說,當年之所以選擇在何清園開設時裝批發店,是因為當地的地理位置優越,是吉隆坡的市中心,附近一帶設有服裝及物流等的工業,非常適合發展相關業務。
她還記得,當年到來何清園開業時,美鳳服裝貿易正是當地首家批發進口時裝的門市商家。
美鳳服裝貿易在當年開設兩年後,業務發展穩定,吳美曼當時也結束峇株巴轄制衣廠的運營,全力專注在何清園的時裝批發店生意。
每月到國外考察採購
身為時裝批發商,他們每月會固定到國外考察及採購,其中他們從早期到香港、臺灣及泰國,再到如今前往韓國及中國,瞭解時裝服飾時下的品味及設計,洞察市場,增進行業的見解。
當年轉型成為進口時裝批發商時,黃佩雲及陳永德年約20歲出頭,夫妻倆就在店裡協助打理業務,也跟在母親吳美曼的身邊學習,甚至也會隨同出國採購服飾。
黃佩雲及陳永德指出,該店所批發的時裝服飾在全馬市場涉略龐大,供應的對象包括本地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還有商業區裡的零售時裝店等。
值得一提的是,美鳳時裝貿易也打入早夜市的市場。他們說,不少早市巴剎及夜市的小販及商家會向美鳳時裝貿易拿貨,以放在檔口銷售,這也為該店覓得另一個商機。
靠早夜市市場撐過金融風暴
黃佩雲及陳永德娓娓道來,與百貨公司所交易是以賒銷的方式進行,即在供應時裝服飾貨後的6個月,他們才有收入進賬,而在這類的交易模式下,店裡的現金流量非常慢。
他們說,反觀,早夜市的市場較為好做,因為早夜市小販“天天補貨”,拿貨時是即時付款,這類的交易模式加快店裡的現金流量。
陳永德也說,1998年時亞洲爆發金融風暴,所幸有賴於早夜市市場的支持,他們才能在當年的金融危機中撐得過來,繼續運作營業。
時裝領域競爭大 眼光要準
科技日新月異,網路時代崛起,造就市場五花八門,其中時裝領域更是千變萬化,詢及美鳳服裝貿易是如何在這百花爭豔的大環境下佔有一席之地時,黃佩雲毫不猶豫地道出——“眼光要準”。
她表示,在出國採購服飾時,必須具備準確的眼光來下手訂貨,否則遲了下訂引進我國,市場的競爭就會越來越大。
她坦言,如今航空交通發達,在有廉價航班時,一些服飾業的商家也會“身兼”批發商一職,到國外引進服飾,這多少也對本是批發商的他們帶來影響。也因如此,這也促使他們較後自行推出Venus牌子的服飾,以自創牌子打入本地市場。
疫情影響 線上處理業務
近2年來爆發的冠病疫情對各行各業帶來影響,其中時裝批發業也遭遇致命一擊。無奈的是,今年遇上百物漲價潮的夾攻,令本已露出復甦曙光的時裝批發行業打回原形。
黃佩雲說,受到冠病疫情的影響,加上中國入境措施的落實,目前她還未能像以往那樣,前往中國的工廠視察服裝樣板等的業務,目前一切事務皆是通過郵寄及線上的方式來處理。
黃佩雲說,受到各種原因的影響,服飾貨品在運輸方面也變得緩慢,這2年來美鳳時裝貿易的生意受到40%的影響,目前時裝批發領域還未回到疫情前的行情。
她說,無論如何,早前本地邁入地方性流行病階段,批發時裝業稍有復甦的現象,露出微微曙光;不過,今年中的通貨膨脹效應立竿見影,令這行業打回原形,遭遇重挫。
漲價潮改變消費觀
黃佩雲及陳永德說,百物漲價潮導致人們改變消費觀,服飾如今已不在民眾首選的消費行列中,這促使服飾零售商的業績難以回溫,並連帶影響批發商的生意。
“大家改為減少購買服飾,以騰出一筆開銷,來填飽肚子。”
“後起之秀”直播推銷服飾
無論如何,令他們感概的是,這2年多來各種原因重擊服飾業,不過有賴於網絡的助攻,服飾行業才能撐得下去。
黃佩雲說,在前2年相關的防疫措施下,本地的服飾店門市不獲準營業,當時商家改為通過網絡銷售服飾。
“因此,我們還可看到有小部分的服飾貨物流動及出貨,批發商及零售商才不至於出現沉寂不動的狀態。”
黃佩雲說,如今服飾行業在零售方面迎來“後起之秀”,即由一班年輕一輩透過網絡直播等的方式來推銷服飾,進而帶動批發商的運營。
她提及,也因疫情等的影響,如今在進行交易時,服飾批發商也改為線上讓零售商看樣板及選貨等的模式,一切的業務都以網絡展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