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邦市6日讯)想吃什么菜就在自己的菜园采摘,从菜园到厨房和餐桌,再也无需到巴刹买菜!
我国冠病疫情已逐渐趋缓,在经历疫情封锁的2年来,我们学会了什么新技能?是否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
ADVERTISEMENT
来自首邦市的2户家庭,在行管令期间开始在家耕种,当起城市农夫自给自足,2年来已无需到巴刹买菜,在家现摘现煮,确保吃到的是新鲜无农药的菜肴。他们的菜园所栽种的蔬菜、水果足以供应每日所需的家庭分量,还可以与邻居分享。
没泥地改盆栽种菜
很多城市人因为家里空间有限而无法种菜,但这已不成理由。这2户居民打破了空间上的局限,在窄小的停车房,就算没有泥地,也能在盆栽上种菜,或以垂直方式往上耕种。
《大都会》社区报记者走访了这两户家庭,发现他们栽种各种类的蔬果,足够让他们每天采摘烹煮,真正实现自给自足。他们也分享了在家耕种的心得,并鼓励更多人加入家耕行列,可以吃上自己栽种的健康无农药蔬果。
陈永美夫妇:每天现摘现煮
来自USJ 12的陈永美(Edward,68岁)及陈丽珍(Karen,62岁)夫妇,过着退休且充实的生活。他们从2年前的行管令开始在家种菜,每天除了忙于打理自己的菜园,也会到社区菜园耕种。
陈丽珍表示,他们是从我国落实行管令后开始在家耕种,所种的都是可食用的蔬果,每天都可享用现摘现煮的新鲜蔬菜。
种植数十种蔬果
他们种植了数十种蔬果,没有真正计算多少种类,一眼望去有羊角豆、百香果、日本毛豆、小辣椒、马尼菜、生菜、无花果、韭菜、芦笋、油麦、菜心、香麦菜及平原草莓等。
“我们以前只是在车房内耕种,没有泥地就种在花盆,但因为地方有限而从几个月前开始延伸至屋外的篱笆。”
她说,他们也尽量以垂直方式往上耕种,容器也是自己DIY,如用水管制成花盆,将建筑废料再循环使用。
乐于与邻居分享
“虽然住宅区没有围篱计划,但我们种在家外面,没人来偷采,也没有流浪狗破坏,这里的居民都很友善,他们想要就会向我们索取,我们也乐于分享。”
他们希望与其他退休人士分享耕种的乐趣,退休生活不只是在家看电视,其实在家种菜是很好的活动,可以活动身子,吃到无化学农药的蔬菜。
享受耕种 日花3小时
“我们每天早上6时去晨运,之后回家吃早餐就开始种菜,每天早上8时开始花约3小时在菜园,这时的阳光很好,我们很享受耕种的时光。”
陈丽珍指出,每天收成的蔬菜足够他们一家三口享用,可以吃到自己栽种的菜,觉得很满足。
“我们已很久没有外出买菜,因为市场上的菜又贵又有农药,我们的蔬菜没有放农药,因此不会长得很大颗,但吃起来口感不同,比较鲜甜,有些菜可以生吃,现采现吃不必煮。我们已很少外出用餐,在家自己煮比较健康。”
她指出,他们以前经商,7年前退休后投身做义工,在克切拉香积厨煮食物派发给难民学校的学生,但后来因为疫情就停止了,因为长者属于高风险群体,就暂停义工的工作,开始在家种菜。
学种特别菜 厨余做堆肥
陈丽珍也说,她以前只是种花,之后参与在社区菜园耕种,开始在家种菜,且越种越多,除了平常吃的蔬菜,也挑战许多很难种及特别的蔬菜,有些菜需要有高原的天气,如果气候太炎热,就需要遮盖,否则会干枯。
“我们不用农药施肥,以厨余做堆肥,也有使用鸡粪,因此是无化学农药,如果是有机蔬果,就连水和空气也必须有机,但城市的空气已受到污染,因此我们耕种的是无化学农药蔬菜。植物上会看见有蜗牛,这表示无农药。”
他们种植了许多生菜,没有虫害攻击,约60天就可以收成,但不会将整颗菜摘上来,只摘叶子部分,因此会继续再生长。至于番薯叶则天天都可以收成,生长很快。
她表示,其实每天摘一篮子的蔬菜,就足够一家人的分量,如果所收成的单样蔬菜不够,就会混合数样菜一起煮,他们煮的每一餐必定要有蔬菜,如果收成太多时,就送给邻居。
“有些蔬果是以种子播种,有些则是茎,如果邻居及朋友想要幼苗,我们就会给他们,丈夫也自己DIY制成幼苗小盆栽,鼓励他们在家种菜。”
马凤冰:离乡后一直持续栽种
居住于USJ 13的马凤冰(Jessica,56岁),来自怡保的华人新村,自小受到山城生态淳朴的熏陶,自然地将栽种植物融入生活之中,离乡到吉隆坡受教育和工作后,无论怎样恶劣的环境,也会在阳台或窗口边栽种一些植物。
马凤冰表示,她在婚后奔波于工作、家务、照顾孩子和年迈母亲的同时,也不曾放弃与花草“沟通”,尤其在疫情爆发和行管令期间,在屋外极其有限的空地上尝试不同种类的瓜果蔬菜,探索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户内培育菌菇发酵饮品等
她说,除了户外栽种,她也在户内培育营养丰富的食用绿苗、菌菇与养生发酵饮品等,不仅自耕自足,还能惠及亲戚朋友,更能疗愈心灵。
她指出,近年来雪州政府非常鼓励人民绿化荒地,首邦市区的社区菜园更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她于2020年加入USJ 13社区菜园的义工团队,期中学习到不少正统农耕的知识于技巧。
“之后开始落实行管令,为了减少出去买菜,我就开始在家耕种,至今已经2年没有出去买菜了,后来越种越多,还可以与分享给邻居。”
孩子吃自种菜 不再过敏
马凤冰指出,自己种的菜口感确实不同,孩子以前不吃茄子,但喜欢吃她种的茄子,以往孩子吃外头购买的茄子会过敏,出现嘴唇痒的情况,但自家种的吃了不会过敏。
“自己种的菜十分新鲜,摘下来就直接炒来吃,我一般上是清炒、焯水或清蒸就很好吃了。”
鱼菜共生养殖非洲鱼
她指出,除了种菜,还饲养很多非洲鱼,包括有红非洲鱼和黑非洲鱼,养来自己吃,孩子也说自己养的鱼更好吃,在外头吃饭就不用叫鱼了。
她说,饲养非洲鱼约一年时间,才会有1公斤重,开始时养了15条,长大后捕来吃,非洲鱼会不断繁殖小鱼。
“我们给的都是有机的鱼饲料,如吃剩的木瓜、水果、菜等,并且以鱼菜共生的概念饲养,鱼缸内种植斑兰叶和薄荷,生长得很肥沃。”
她不断尝试种不同蔬果,研究比较难种的蔬菜,如芦笋、草药等,有些必须“温栽”,就必须先让种子适应了气候才种植。
芦笋难种 研究出心得
马凤冰说,其实芦笋在我国很难栽种,她也慢慢研究出心得,因为需要酝酿期,将种子酝酿发芽,但我国全年如夏,没有冬季的酝酿期,因此她将种子浸湿了放在冰箱20天冷冻以酝酿发芽。
“我的家没有泥地,所以都种在花盆内,如今也不用花盆,慢慢转用黑塑料袋栽种,因为花盆很重,我年纪大了,如果要搬动就会辛苦,而丈夫又没兴趣耕种,都是我一人在打理菜园。”
她也会在盆栽内放入椰糠,吸水性很强,而且很轻,无需浇很多水。
“我在自己耕种后,才了解市场上售卖的菜很多农药,但也难怪他们要放农药,否则害虫蛀蚀了就没有了,就必须放很重的农药。如果我发现菜园内有害虫,就用手捉掉;如果太多害虫,就会以蒜头、辣椒等搅拌成汁,喷在蔬菜上。”
种在邻居庭院 顺便帮看房
马凤冰指出,刚好隔壁邻居长期居住在新加坡,没有使用房子,在获得邻居的同意后,在隔壁家庭院的空地上耕种,邻居没有将房子出租,她也帮忙看顾房子,种了有成果后就会与其他邻居一同分享。
“我与邻居闲聊间得悉,他们都想尝试家耕,碍于空地有限或没时间照顾;有些屡战屡败,怪自己没‘绿手指’而放弃了;更有夫妻其中一方不能容纳家中多了几盆‘异物’。”
免有挫折感 建议交流心得
她通常会建议邻居先加入社区菜园,经过交流、体验和学习后才开始家耕,就可避免独自面对太大的挫折感,随着资讯的发达,可以随时浏览有关家耕的短片和资料作为参考。
她坦言,栽种过程中也会面对失败,她会上网搜寻及研究,找出失败的原因,耕种必须要有耐心,否则很快就会放弃。
她也分享,有些植物喜欢碱性或酸性泥土,如果喜欢碱性,就要加入石灰粉(batu kapur),酸性就加入堆肥,如咖啡渣。
“其实咖啡渣也是一种肥料,但要经过堆肥后才放入,植物较能吸收,比起直接将咖啡渣放入泥土的效果更佳;鸡蛋壳也是一种催化果实类植物结果的肥料,把鸡蛋壳捣碎后放入泥土,植物就会很快结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