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17日訊)由巴生客家公會婦女組及巴生惠州會館婦女組聯合主辦的竹板歌練習班,日前隆重開課,迎來兩館理事及會員20餘人,清脆悅耳的竹板歌聲,響徹客家公會活動中心。
ADVERTISEMENT
巴生惠州會館會長陳添財在開課儀式上披露,竹板歌是客家人在唱山歌時,常用的樂器,以竹板製作;竹板歌是客家人傳統文化,因此成立竹板歌學習班也是維護及傳承客家傳統文化。
他表示,一個有文化的種族不容易衰弱,會不斷進步,讓世界認可;所以維護及傳承客家文化,也是客家人的責任,而熱心參與會館主辦的活動,是最實際的支持。
吳鳳娟:致力推廣客家藝術
巴生客家公會會長吳鳳娟指出,竹板被喻為客家山歌的靈魂樂器,山歌在竹板的配搭之下,更加動聽、活潑,並增添了歡樂和熱鬧的氣氛。
“清脆響亮的竹板拍打聲音,與歌聲完美的配搭,是一種學問,別具風格。”
她讚揚,兩館婦女組致力推廣和發揚客家藝術,值得鼓勵,尤其邀請到熱心客家文化事業的兩館永久名譽會長拿督黃進財作為導師,學員在其耐心指導下,都表現積極。
她希望,學員努力學習,掌握更多技巧,所謂熟能生巧,勤加鍛鍊,讓手指更靈活,隨時可拿起竹板,說唱山歌或與歌唱節目配搭,呈現不一樣的視聽效果。
黃進財:盼連接鄉情鄉誼
以上竹板歌練習班,每逢星期日下午2時至3時30分,在巴生客家會館二樓活動中心上課,由兩館名譽會長拿督黃進財擔任導師。
黃進財指出,客家人愛唱山歌,竹板是客家人最早的樂器,已有數百年曆史。巴生客家公會是我國首家開辦竹板歌練習班的屬會。他本身14歲開始學唱山歌,在學習竹板後,更是愛不釋手,認為應該加以鼎力發揚。因此,在巴生客家公會婦女組主任黃長娣及會員要求下,毅然決定與大家分享這份客家瑰寶,並希望在8月間能夠組團到沙巴,在客家山歌觀摩賽上呈獻演出。
他希望,竹板歌的傳播可促進客家文化的弘揚,連結海內外客家人的鄉情鄉誼。
竹板歌練習班在兩館籌委會積極推動下,兩館三機構成員積極響應。雪隆客家會館婦女組山歌團也聞風而至,要求報名參與,並專程從吉隆坡到來上課。
曹鳳聆:盼年輕人加入
客家公會籌委會主席曹鳳聆透露,會員都沒有竹板歌基礎和認識,單憑熱忱參與學習。她期盼,年輕一代也能加入線上學習班,讓竹板歌傳統文化得以永續傳承。
此外,惠州會館籌委會主席邱慶霞補充,竹板作為客家山歌的傳統伴奏樂器,製作竹板的原料必須取自8年以上的竹樹,才能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
歷史悠久 具文學獨特
據歷史記載,竹板歌起源於清乾隆嘉慶年間,最早的雛形來自民間藝人的說唱。竹板的基本打法,包括“夾板”、“搖板”、“七星板”和“平板”,不同的打法,自然產生不同的音律效果。無論哪種打法,都需雙手並用,尤其手指、手掌、虎口的組合,都需要靈活使用力道,方能發出悠揚別緻的樂音,為大多數的歌曲伴奏。
巴生客家公會學習班的竹板打法稱為平板,左手以夾板的方式用手掌垂直挾持著正反三片竹板,右手則拿著鋸板的一端,按一定節奏敲擊三片竹板的頂端,或以鋸齒輕鋸三片竹板的邊沿而發出樂音,是非常傳統的伴奏打法。伴奏分前奏、間奏、尾奏,奏時長短不拘,由歌者即興發揮。
竹板歌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反映面廣泛,地方色彩濃郁,文學性較強,具有強烈的教化作用,對研究客家歷史、語言、文化有重要意義。竹板歌除了在文學性上具有獨特品格外,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展示了自己的張力,對客家民俗、民藝、宗教、戲劇等方面起到了直接影響。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