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路名:拉朱马南路(Jalan Letchumanan)
ADVERTISEMENT
史家综述,吉迪亚人(Chettiar)善于经商,对小额借贷尤为擅长。据说他们精于心算,懂得观察借贷者来评估彼等的财务能力,进而决定借贷条件。因此他们与借贷者熟稔,一旦求借,即可顷刻决定是否放贷。
早年民众,包括华人,多是通过吉迪亚人的贷款,从雇工转型小商,开创自己的事业。目前五条路观音亭还留存的《观音亭碑记》(1911年立)刻铭着数位吉迪亚人的大名,见证着他们与华社的关系。
吉迪亚人自十八世纪初已经出走家乡,逐商机而居。他们曾流转到锡兰、缅甸和马来亚等地。新加坡的海港经济成功以后,更多吉迪亚人涌往那里,随后跟着移民潮流散居马来亚各地,放贷营生。
拉朱马南.吉迪亚(R.M.M.L.Letchumanan Chettiar)是巴生一名吉迪亚借贷商之子。1895年,他出生在南印度泰米尔纳都(Tamil Nadu)。1909年,他过来投靠父亲,曾在巴生英华学校求学3年,离校后开始经商。经过多年耕耘,大约在三十年代初期,他开始在巴生崭露头角。
1935年,有西报形容他为成功的橡胶种植者和银行家,显然他除了把族人本行发扬光大以外,也扩大投资到其他行业。事业有成后,他也在同乡社团活跃。1928年他被选为巴生滨海印人协会理事,1935年担任主席,他还捐出一块土地供建会所。另外,还有巴生县淡米尔教师公会、吉迪亚Nattukkotai会馆、瑞天咸港印人工会、多家淡米尔学校及兴都庙等,他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和赞助。
相信在当时的印度社群,他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拉朱马南的对外乡情联系有通过吉迪亚商会。报道说,他是雪兰莪分会(Chettiar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Selangor)的创会主席。他也奔走他州,鼓励同乡创办吉迪亚商会。
不只,他也活跃于马来亚吉迪亚青年会馆。1940年,他当选副会长,在致辞时提倡现代化精神,呼吁创办一家英文和淡米尔文并重的学校,教导科学、经商知识及体育,让吉迪亚青年拥有国际视野,在马来亚多元社会与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建繁荣。
巴生社区活动方面,拉朱马南参加巴生扶轮社,曾受邀主讲介绍巴生的吉迪亚Nattukkotai社群;他也经常鼓励年轻人做运动。坐言起行,他对巴生县的学校运动会多有赞助,所以时常看到他出席学校运动会的报道。
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雪州政府认可他是印度社群的代表,几乎每年都召集他参与官方庆典的筹备工作,例如苏丹登基和华诞庆典。1941年,苏丹颁赐他太平局绅勋衔。二战以后,他的活动逐渐减少;1955年10月,报章传来他过世的消息,各个他参与和领导过的社团纷纷致哀。
数十年过去了,今天巴生还铭记“拉朱马南”的,大概就是当年他捐赠哥打路一块土地上建立的拉朱马南大礼堂(Dewan Letchumanan),沿用至今。再来,就是班村的这条路名。
(本文摘自今年出版的《班达马兰新村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