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路名:楊元合路(Jalan Yeo Guan Hup)
ADVERTISEMENT
最遲於1930年代,巴生市內已有Yeo Guan Hup Road,當時的《南洋商報》稱之為“楊元合路”。直到1950年代,報館改稱它為“楊源合路”,並且沿用至今。此路位於巴生印度街附近。
楊元合,究竟是何許人也?據學者劉崇漢曾撰寫的一則記述:(楊)……福建人,懂英文。早期,在巴生任職政府部門,擔任首席書記,是華社(包括華商)與英殖民政府溝通的重要橋樑,對當地貢獻良多;後來,他於1917年去世。巴生市內有一條街道(Jalan Yeo Guan Hup),乃以其名字來命名。
我收集的資料,與劉崇漢的記述契合。相較於網上的資料,有說他是雪州首席秘書,任期為1920年,但這有欠準確。這裡,我願提供補充資料,讓大家對楊元合知多一點點。
首先,是他的中文“大名”。大部分資料稱他“楊源合”;劉崇漢的巴生五條路觀音亭研究文章溯源,發現廟中豎立於1911年的“觀音亭碑記”銘刻捐款人名單之中,有“楊元合”而無“楊源合”。因此,我個人認為,“楊元合”應是楊氏生前的用名。
其二,雪州政府公文昭示,楊元合於1886年3月28日開始擔任巴生縣首席書記(Chief Clerk)。1894年,他的職位改稱Chief Clerk and Cashier,是縣政府辦公室科員與財務官之首。不過,這個職務負擔沉重;1904年,他從這崗位退休。這可確定,他未曾擔任雪州首席秘書,而他於1917年去世,1920年任公職乃不可能之事。
1904年退休後至1917年止,楊元合開展了一段人生新旅程。他當上拍賣官(auctioner),與一批華商創辦巴生華商公所(有稱Wah Seong Kong So)。也於同一年,巴生葉金雞和李鴻伯倡辦同鄉會,楊氏景從,於是巴生“福建公所”順利成立。
他也是五條路觀音亭的領導;1909年,政府憲報宣佈撥地供觀音亭建廟,楊元合聯合3名董事勒石聲明。觀音亭是巴生華社最悠久的廟宇,1892年之前已存在。綜觀各方資料,發現楊氏的重心,傾注於華商公所。他在那裡擔任主席或副主席等高職,福建公所只是理事,不過堪以證明,他是閩人。
楊元合還有一事功是在巴生潔淨局(Klang Sanitary Board)服務。作為巴生市議會的前身,潔淨局成員負責諮議市政。多份會議記錄顯示,尊稱“Towkay”的楊元合時常到會,並且踴躍發言。後來,他改稱太平局紳,受封年份不詳。時任雪州蘇丹阿拉丁蘇萊曼沙與他的關係良好。1913年11月,在蘇丹登基15週年慶典上,蘇丹僅與數名領袖握手致意,楊元合為其中一人。
1917年8月中,英文報發訃聞曰:“謹此遺憾敬告楊元合先生逝訊。楊先生於週二清晨在住家因心臟衰竭驟然仙逝。楊先生曾任巴生潔淨局委員、巴生華商公所和華人寺廟(應是指五條路觀音亭)首任會長,德高望重。”
(文改寫自本人論文:《心懷故里,名留地方:三位名留巴生道路的閩商及其認同》、《2021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